种养结合奔富路 订单农业降风险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刘杰是安徽省灵璧县朱集乡湖光村的种粮大户,这几年他和儿子刘飞飞利用种植的玉米、黑麦草等养殖白鹅,每年出栏白鹅5万只,纯利润达到100多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鹅司令”。

  6月28日,记者来到灵璧县朱集乡湖光村,在一片水洼处,记者看到一群群白鹅正在嬉水吃食。水洼旁边搭建的四五个养殖大棚,就是刘杰创办的养鹅场。“俺以前在宿州市里工作,因为感觉农业有前途,2011年回乡创业,在村里流转了7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刘杰今年55岁,刚开始他对农业知之甚少,就知道埋头种地,之前的一两年还能有些利润,但随着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逐渐减小。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杰了解到山东某农科院需要制种基地合作,他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北上山东,和科研人员沟通,愿意把自己的种植农场当作该单位的制种基地,一次次的沟通终于感动了对方,2013年他和这家单位签订协议,开始共同从事制种生产。

  “制种虽然辛苦,需要一遍遍的挑选优良品种,但利润比种粮食高,以小麦为例,每斤制种利润要高0.2元左右。”刘杰说,每亩小麦制种要生产1200斤左右,算账下来,要多赚近200元。由于有了稳定的收益,刘杰的农场越做越好,目前带动20多户脱贫户一起参与制种生产。

  刘杰的儿子刘飞飞是一名90后,在部队服役八年,前几年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帮助父亲一起搞农业。在从事制种生产的空闲时间,刘杰从2015年开始利用村里闲置的林地养殖土鸡。“我在林地里种了400多棵桃树,在树下养殖3000多只土鸡,那几年效益也不错。”刘杰告诉记者,由于他采用散养模式,喂养的都是自己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土鸡生长的周期长,肉质比较好,受到市民认可,每年都供不应求。但是没想到四年前的一场大水,在短短一天内就把他的养鸡设施全部冲毁,死亡土鸡2000多只。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刘杰决定放弃养鸡,改行搞别的养殖项目。

  刘飞飞主动要求外出学习考察。2017年下半年,他打听到江苏省丰县有一家公司可以签订协议养鹅,就去进行实地考察。“俺村里有一片水洼长期闲置,我就想那里完全可以改造成养鹅的好地方。”说干就干,他从这家公司以每只15元的价格买了3000多只鹅苗。“当时对于养鹅,可以说一窍不通,灵璧县没有大规模养鹅的经验可学,一切都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刘飞飞又去了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家种鹅厂考察学习,接受养殖的专业培训。“养鹅关键要把控两点:一个是饮食的干净卫生,还有一个就是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刘杰父子不仅养鹅成功,还创办了家庭农场。

  “我觉得养殖必须要有订单保证,否则,不要轻易投资。”刘飞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养的白鹅生长周期是70天,每年可以出栏5批次,每个批次养殖4000只左右。每只9斤重的白鹅养殖成本是50元,订单协议收购价格是每斤10元,也就是一只90元,除去15元的种苗成本,每只白鹅的利润达到25元,一年5万只白鹅也就有了近125万元的利润。

  为减少养殖成本,刘杰父子自己种植玉米、黑麦草等植场,基本不用购买饲料。由于市场行情好,这两年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向他们取经。他们也毫无保留地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采用领养或代养模式,将鹅苗发放给养殖户,提供饲料、疫苗、养殖技术等,鹅的销售由合作社承担。目前,周边的不少村民都愿意加入养殖白鹅的队伍,而刘杰也希望注册自己的品牌,将来从事白鹅深加工,增加利润。

  (刘    刚)

  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