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贵妃李” 收获甜蜜味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家里的27亩玉米该打除草剂了,打药机马上就派上用场,‘贵妃李’也长势不错,又是一个好年景。”47岁的赵洪民正蹲在玉米打药机前专心调试。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林发村赵洪民家,五间白墙红脊的大瓦房闯入眼帘,红砖硬化的院落干净整洁。

  说起玉米,赵洪民有段难忘的记忆。“苞米馇干饭、苞米馇粥、苞米面干粮,那时候天天几乎吃的都一样,偶尔换换样,也是小米和高粱米。大米、白面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才能吃到。”赵洪民说。

  赵洪民在家中排行老三,是最小的,小时候没少穿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印象里好几年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那会儿,真是馋大白面馒头呀。”赵洪民笑着说。

  “现在生活好了,想吃啥吃啥,衣服随时都能买。”“原先种地要掏农业税、车船使用税,现在不但不交税了,国家还给农民补贴。前几年我买了台四行播种机,一共花了6600元,除了国家给的1700多元农机补贴,自己才花不到5000元。”今昔对比,赵洪民感慨万千,他说,党的政策真是好。

  赵洪民说,去年玉米价格好,他家27亩玉米卖了5万多元钱。而玉米只是赵洪民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林果产业,才是他家的主导产业。

  在赵洪民家的李子林里,青绿的果实已经指肚大小了,赵洪民边疏果,边介绍他“甜蜜”事业的发展历程。

  1985年,当地政府号召残次林改造,把没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林地更新,栽植果树。

  赵洪民的父亲率先响应号召,拿出全部存款,又和亲戚东拼西凑借了4000多元,承包了23亩高低不平的林地。

  “说是林地,树长得东倒西歪、稀稀拉拉。挖树根、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下了大力气。”赵洪民回忆,当时还在小学读书的他参加了家里这一系列大工程,双手被磨出一个个血泡。

  沙果、锦丰梨、苹果……一棵棵果树栽下、一个个甜美的增收梦也随之种下,赵洪民和父亲、兄长一起悉心侍弄着每一棵苗木。

  5年后,各种果树相继进入了盛果期,每亩效益1000元左右,全家人尝到了经济林带来的甜头。

  2012年,已与赵洪民合作了20多年的辽宁客商向赵洪民推荐了新品种——“贵妃李”,此果味道好、耐贮存、效益高,亩效益要远远超过现在的2000元,只是苗木相对也贵一些。

  赵洪民和父亲当年一样,敢闯敢试,他以每棵3元的价格,买回1300多棵李子树苗,栽了10亩地。2015年,“贵妃李”挂果,2017年进入了盛果期,辽宁客商全部回购。

  果然,“贵妃李”独特的口味决定了它不俗的身价,手选精品果每斤2.7元,整树包收也在每斤2.4元左右。2020年,10亩李子给赵洪民带来了4.8万元的喜人收入,加上林间间作的红干椒,林上林下共收入9万余元。

  如今,赵洪民的23亩经济林已全部更新为“贵妃李”。明年,后栽的13亩也将进入盛果期了。

  在赵洪民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村民也陆续栽植“贵妃李”,现在全村3500亩果林,“贵妃李”就占到了1200亩。随着李子林的扩大,赵洪民还牵头成立了一支剪枝队,专门为李子剪枝,日工资达280元,每年剪枝实现增收5000多元。

  “感觉现在的生活是甜的,浑身充满干劲儿。”赵洪民笑呵呵地说,他热情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来尝尝他的“贵妃李”,“很甜很好吃。”

  (张林虎)

  摘自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