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一起一落杂物飞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簸箕是农村最为常见的东西,也是农村庄户人家的必备品。簸箕,大多用绵软柔韧的柳树枝条,白槭木条去其皮,加以整修,再用麻线绳交织精密编制而成。

  过去,要想让粮食颗粒归仓,簸箕是农村百姓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每天到做饭时间时,母亲都会把簸箕端到门前就着风,把米里的糠与沙砾簸出去。

  使用簸箕的过程,我们老家土话叫“簸簸箕”。“簸簸箕”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力气活,但绝对是一门技术活。簸簸箕时,腰上的力道,手上的巧劲,都得要配合好,如果掌握不了技巧,就会事与愿违。

  在大集体的年代,男人们下地干活,出的是硬力气。每当打完场时,场上剩下的场底子,还有部分粮食粒都会混合着土屑、草末,要实现粮食颗粒归仓,就必须用簸箕簸才行。生产队会安排几个手巧的妇女,把混在泥土草屑中的粮食分离出来。

  小时候,我经常跟随大人在麦场上玩,看母亲把簸箕舞起来,就像一个大型乐队的指挥。只见母亲双手握住簸箕的两边,运匀了气息开始簸动: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前面一下、后面一下,双手力道不同,谷子在簸箕里起伏的方向就不一样。在优美的律动中,那些瘪稻子、小沙砾、草梗等就会很听话地列开队形,自觉地与丰盈饱满的队列划清界限。而更轻的尘土和碎叶,簸的过程中就知趣地从一个妥当的方向飞出去。母亲常和那些年轻的妇女说:簸簸箕,要平心静气,力道一定要把握准。

  后来分产到户,居家过日子,家家几乎都有簸箕了。簸箕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母亲经常带着我端着盛满小麦的簸箕,拿着笤帚,到村西头王大娘家碾棚去过碾。碾过几遍后,又用簸箕把碾出来的米糠或是麸皮簸出去,接着再磨,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我也曾学着母亲的样子簸过簸箕,谁知到我手中,杂质没有簸出去,反而把粮食粒撒了一地。应该说,那时谁家的日子过得有多红火,簸箕就有多大的用途。

  现在,老家已经很少有人再使用簸箕了,但母亲年轻时在麦场上簸簸箕的情景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那勤快的身影令人难以忘记。(乔加林)

  摘自《乡镇论坛》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