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保安村二组的一个生态猕猴桃园里,果实饱满的猕猴桃正被装箱发往全国各地。猕猴桃园的主人叫杨刚,是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果树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就到了全国最大的一家猕猴桃企业工作,直到2018年自己回乡创业,租用了5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皮肤晒得黝黑,身上穿着T恤和牛仔裤,脚上的休闲鞋因沾满了泥土快要遮住鞋子原来的颜色,见到杨刚时,他一副地道的农民模样:“我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和读研究生时,学的是果树专业,走出校门后就在一家从事猕猴桃种培育、种植、研究的公司上班。”他一直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猕猴桃的种植管理,采用仿生栽培法种植猕猴桃。
走进杨刚的猕猴桃园,水肥一体的管网纵横交错;果园的工棚里,拖拉机、旋耕机、开沟机、植保无人机、剪枝机、除草机等一应俱全,这也标志着杨刚的猕猴桃园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这两年我在标准化的猕猴桃园打造中虽然都是亲力亲为,但靠着这些机具,却没有费力,而且一年下来还节省了至少10万元的人工费用,省时省力又增收。”杨刚不无喜悦地说。
长期以来,川南的猕猴桃等农作物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丘陵山区特色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由此,杨刚回乡创业时,就首先投资30多万元购回了作业机具,让他的猕猴桃园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达成了产业增效又增收的目标。这两年,由于机械助力,他的50亩猕猴桃园基本没请工人帮忙,一个人就完成了全年的种植管理。
杨刚在果园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为果树施肥浇水,使水和肥料以优化的组合状态直接输送到果树根部土壤,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束缚。杨刚介绍,现在果园利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灌溉,定时、定量地控制,不仅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现在他已着手推出上门培训、签约管理等方式,指导猕猴桃农户进行有机种植,以实现更大效益。目前,杨刚在全国签约技术指导的猕猴桃园有25家,面积超过2000亩。
(曾运吉 周超文)
摘自《四川农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