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米”“富硒米”“小包米”……大米迎来新的“打开方式”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虾稻共育”

  让大米更美味

  加点猪油和白糖,严控水量和火候……这是湖南省南县金之香米业的销售总监王敏和同事们,经过整整一年的摸索,发明的“煮饭秘籍”。

  “一年的反复试验,就为了让我们生产出来的好米能煮出一锅好饭。”王敏说,厂里出产的“稻虾米”最便宜的每斤8.8元,最贵的每斤68元,不管买哪一种,都配有一份“秘籍”。

  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是个传统农业大县。过去,稻米品质不高,为了扩大市场,一些米厂之间打“价格战”,每斤大米顶多卖两元,利润只有一两分钱。

  王敏所说的“稻虾米”给这里带来了转机。2015年,南县开始选育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优质稻品种。每年春天将小龙虾的虾苗投放到田间,初夏时节收完虾,再种一季水稻。“小龙虾+优质稻”的模式,让一亩稻田的平均收入超过3500元,比过去翻了好几番。

  不仅虾肥稻香,生态也更安全。对农药化肥,小龙虾是最敏感的“质检员”,可以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

  “2018年,‘稻虾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县副县长武深树介绍,目前全县稻虾种养规模达50万亩,年产小龙虾8万吨,“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王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香港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的情形。刚开始,展台前的人并不算多,王敏便照着“煮饭秘籍”煮出一锅“稻虾米”。“开锅时,大家立刻就被香气吸引过来了!”王敏说,不到10分钟,带去的大米就以每斤20港币的价格被一抢而空。

  过去在南县,一些餐馆里的米饭都免费提供,但“稻虾米”正在渐渐改变这个传统。一位餐饮从业者告诉记者,自家店里一桶米饭已经卖到15元,一些顾客的“饭量”却是过去的两三倍。

  “加点功能”

  让大米更营养

  硒,这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几年前,对于老农民金宝军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如今,喜获丰收的他在黑土地上收获着新“硒”望。

  黑龙江省方正县三面靠山,一面临江,耕地面积126万亩,其中水田达100万亩。世代务农,金宝军靠十几亩水田,一年只有2万元的收入。种植方式单一、农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也曾一度困扰这个“鱼米之乡”。

  为了让大米更有特色,方正县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合作,探索富硒大米的生产方式。

  “让水稻‘吃饱’,才能长出富硒大米。”每年8月,几十架无人机和施肥机在稻田上作业,通过喷洒叶面肥,提升水稻中硒的含量,种出的大米可以帮助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市场上需要啥,消费者想吃啥,农民就种啥。”金宝军说,现在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不少人点名要咱的富硒水稻。”

  今年,方正县投入650万元,免费为农户提供硒肥和技术服务。全县富硒水稻种植已由最初的1个村、100余户,扩大到8个乡镇、1万多户,种植面积达62万亩。火起来的“富硒米”带动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为了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方正县里的一家企业今年建起了一条年产60万吨的富硒大米生产线。从大米脱壳到加工包装整个流程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企业负责人顾冰松说,新加工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保证了生产安全,让更多百姓吃上健康、营养的富硒大米。

  “按顿包装”

  让大米更新鲜

  “一小包是220克,能蒸出三碗米饭。一次拆一包,正好够三口之家吃一顿。”在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兴德村,物元农场营销总监陆晓泉向记者介绍。她手里托着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小包米”,如同小零食一般,模样可爱。

  随着金黄的水稻进入收获季,1000多亩有机稻田收割已接近尾声,一车车水稻正进仓入垛。和村民们过去成吨成吨卖大米不同,农场把新收获的水稻,带着稻壳储存在仓库里,这种方式在农村并不多见。

  “有订单才加工,带壳储存更保鲜,大米品质更好。”陆晓泉说,“‘小包米’17.8元一包,不仅方便食用,还利于储存,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每年35万斤的产量,当年就能销售一空。”

  不仅卖大米,农场还面向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在他们的客户微信群里,专门的营养师会根据客户的个人口味和身体健康状况,推出定制食谱。农场的有机大米每斤20多元,依然十分畅销。

  为何如此受欢迎?原来,包括陆晓泉在内的农场经营者,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五年前,他们来到兴德村流转土地、建加工厂,选择有机肥料、人工除草、生物防虫,稻田里还养起了鸭和蟹。

  当时,种了20多年水稻的村党支部书记国洪义说,这些娃娃们还是太年轻,哪懂庄稼地里的事儿。没想到,好一顿“折腾”下来,让村民们开了眼,也服了气,开始跟着这群大学生一起干。

  如今,农场凭借标准化种植管理和电商销售平台,种植的有机大米供不应求。农场还搞起了“私人订制”,消费者可以租一块田,通过田间的摄像头,就能够看到大米从播种、生产、收割到加工的全过程。这种私人订制服务已经覆盖500多个农户,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