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发达国家中男女就业率较高、出生率也较高的一个范例。这一切应归功于其政府持之以恒促进性别平等的各种干预努力。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瑞典在推进父母育儿假和父亲陪产假方面的创新之举。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瑞典政府率先通过立法用父母享有的有酬育儿假取代了母亲独休的产假。45年前通过的这个立法允许双亲分享180天假期。尽管这是一个性别中立的家庭政策,它在当时可谓一个开先河的前卫之举。40多年后的今天,瑞典父亲合法享有三个月专属的带薪陪产假,在公共场合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护婴幼儿的“拿铁奶爸”已随处可见。
陪产假的缘起与嬗变
1986年,瑞典进一步立法允许双亲分享9个月的带薪育儿假。然而,囿于根深蒂固的观点,妇女负责照料儿童仍是一个视若无睹的社会常态。为了解决奶爸们不休假的难题,20世纪90年代,瑞典政府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1995年1月1日生效的《育儿假法》专为父亲们量身打造了一个带薪陪产假。该立法可以说是现今瑞典育儿政策的一个雏形。
继1995年推出第一个专属的“父亲月”之后,2002年,瑞典又规定了第二个“父亲月”,休假时间翻了一番。育儿假的法定时长也从12个月增至13个月。2008年,瑞典还设立专项奖励金,父亲名下休的天数越多,得到的津贴也越多。要是夫妇俩对半分即各休240天的话,奖励即可达到最高值。从2016年1月1日起,父亲的陪产假再一次延长,增加到了三个月。陪产假的“三联增”果真奏效。如今,九成奶爸会休带薪假。不过平均而言,他们只休3~4个月,占有酬育儿假总时长的四分之一左右。
作为一个高福利国家,瑞典陪产待遇之优渥饮誉全球。瑞典素以家庭友好政策著称。每个孩子降生后,国家慷慨掏钱为新生儿父母支付长达16个月(即480天)的带薪育儿假。其中的390天父母能得到其常规薪酬的约80%,剩下的90天则按每天20欧元的固定费率。在480天当中,父母双方各有90天不用即作废的休假。换句话说,母亲充其量只能休390天假。由此可见,国家干预的意图重在鼓励男子与妻子更平等地分享休假。
观念变迁下的福利溢出
鉴于社会上关于两性角色的刻板定型观念构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主要障碍,政府在各种传媒一直大张旗鼓地造势,直抵性别不平等背后的结构性根源。通过大量宣传与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民众关于为人父母和性别平等的观念。例如,在大众媒体中,为人称道的男子汉乃至明星“硬汉”往往被型塑为胜任的子女照料者。由于政府的积极干预,父母共享育儿假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来愈成熟,并越来越受父母的青睐。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洗礼,这种文化已深深地扎下了根。
凡此种种都有助于父母尤其是母亲找到工作-家庭平衡点,从而降低了育儿的压力和负担。
研究证明,父亲休假越多,妇女重返职场的时间就越短。目前,约十分之九的母亲会回归职场。瑞典堪称世界上妇女就业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达到了78.3%,傲居欧盟之首。这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其职业中断带来的负面后果。有了更多选择的母亲也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福祉。父亲分担传统上几乎完全丢给母亲的无酬育儿和家务劳动,再生产劳动的性别界限于是渐趋模糊。离职陪伴子女的男性有机会品尝为人父的酸甜苦辣及育儿的艰辛与繁琐,进而更能理解和体谅自己的妻子乃至母亲。父亲角色的这一转变被公认有助于提升婚姻满意度和家庭生活质量,降低离婚率。
(胡玉坤)
摘自《中国妇女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