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生:“如果可以提升活力,那就是养生”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夜幕降临,人们悠闲地走街串巷,物美价廉的街头摊点随处可见,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看到锻炼者的身影,他们让大街小巷充满了活力。

  这幅北京街头日常生活的图景,出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冯珠娣笔下,其中最让她感兴趣的是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公共生活:形形色色的养生活动——打太极、唱歌、清水书法、遛鸟等等。

  20年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人类学和中医学的研讨会上,冯珠娣和中国国学学者张其成发现彼此对身体这一议题有共同的兴趣,在讨论研究什么时,张其成向冯珠娣建议,中国城市里日渐热衷的养生潮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那以后,两人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北京的养生实践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研究。他们关注的是北京人的养生活动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如何影响我们对养生的理解、今天的中国人如何理解生命等问题。

  2019年4月,冯珠娣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合著的英文专著《万物·生命:当代北京的养生》由三联书店翻译出版。

  学英语、针织是养生,

  但熬夜打麻将不是

  养生包罗万象,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锻炼、保健等范畴。“养生之道,吃饭睡觉,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写字画画,作诗对对,下棋解闷,谈天说地。”《万物·生命》一书引述了这一则关于养生的顺口溜。

  在北京坐公交时,一位老太太主动用英语告诉冯珠娣,自己在社区活动中心里学了一年英语。冯问她学英语算不算养生,老太太果断地回答是,在她看来,学英语口语让大脑灵活,让她快乐,还可以结识很多朋友。“对那位老太太来说,做什么活动不重要。如果这个活动可以提升活力,那就是养生。”冯珠娣说。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北海公园的一个针织小组成员告诉冯珠娣,针织也算养生,也有人说走出家门就是养生。有一次,冯珠娣问采访对象,什么不算养生。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宅在家里看电视、上街购物、熬夜打麻将就不算养生。

  冯珠娣认为很难界定何为养生,更让她感兴趣的是那些看似非常普通但被归类为养生的事物,比如规律的作息——她接触的多数北京人都认为这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享受在这个城市中的权利

  当美国朋友询问北京哪里可以找到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时,冯珠娣推荐他们去公园里看看大叔大妈们的生活。在她看来,正是这些热衷养生之道的市民创造出了活力四射的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冯珠娣在书中这样写道:“养生不仅是个体的自我修养,它更是参与、促进、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行为。”

  冯珠娣说,北京中老年市民在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里的养生活动丰富多彩,但这样的场景在美国是见不到的。有一晚,她带着几个美国学生出去做访谈,路过一条走廊,看到四十多位大叔大妈正在跳交谊舞,音响里传出悠扬的音乐,这些技艺娴熟的养生舞者随着节拍翩翩起舞。

  “我的学生哭了,他们说,这个画面多么美、多么动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一生里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冯珠娣回忆自己与学生采访过某立交桥下的广场舞大妈,一个学生问她们为什么每天晚上都来这里。“她们说,我们想让居委会的人看看,这一片空间是有人在使用的,它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你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它拿走,然后建东西。”

  养生不只是强身健体,

  更重要的是找乐

  “有的人说养生不只是为了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在他们小区里有一个90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生活能自理,很健康。”冯珠娣说。

  在北京,冯珠娣和她的学生也经常能见到公园里许多大叔大妈唱红歌,或是抗战、上山下乡时期的歌曲。“在北海公园,我遇到一个老人,他说,我听到大家这么激情澎湃地唱我们那个年代的歌,我想哭,我一定要加入进去。这其实就是一种团结、参与公共生活的氛围。”

  与北京老人聊天时,张其成经常问对方为什么要一大早就出门到公园锻炼,受访者往往回答,为了找乐。一个受访者直接告诉他:我老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就是喜欢这样。

  冯珠娣说,《万物·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养生的意义就在于它自身,人们热衷养生并不完全因为它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或者说,养生的目的并不是功能性的。冯珠娣和张其成发现,大叔大妈理解的养生除了能让人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人开心快乐。

  张其成一直认为,找乐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养生,他的定义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特别注重情志,就是精神上、心理上、情绪上的健康快乐。通过这本书的调研,我发现老百姓就是这样做的。你看他们一天到晚找乐,比如唱歌、爬山,其实都是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张其成说,“怎么快乐呢?不是短暂的快乐。现在好多人说社会上都是狗苟蝇营、追名逐利,你以为那是快乐吗?实际上那是一种信念、信仰的缺失。没有信仰的人可以获得短暂的快乐,但是不幸福。幸福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生成式的、不可更改的快乐,这就必须要有信仰。”

  在张其成看来,养生是医疗市场化的产物,而祖祖辈辈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信仰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有一句话叫‘礼失求诸野’,很多老头老太那种乐天知命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这些人身上都是活生生存在的。”张其成说。

  在一些人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活生生的生命的常识:养生就是日常生活,是健康,是常识的体现。

  (沈河西 冯雨昕)

  摘自《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