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控技术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防控的热带病之一。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一、概述

  日本血吸虫又称日本裂体吸虫或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以血液为食。日本血吸虫完成一个生活史需要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七个发育阶段,转换哺乳类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钉螺两种宿主,历经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虫卵由发育成熟的雄虫和雌虫交配后产生,从雌虫的子宫产出后进入血液,一部分虫卵顺血流至肝脏,另一部分逆血流到肠壁。一条成熟的日本血吸虫雌虫每天可产卵1000~3500枚。进入肠壁的虫卵在引起溃疡后部分落入肠腔,再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虫卵在有水的环境和适宜的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依靠体表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中间宿主钉螺即侵入螺体,发育成母胞蚴,经过无性繁殖形成许多子胞蚴,子胞蚴在经过无性繁殖形成许多尾蚴。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经两次无性繁殖,可产生上万条尾蚴。尾蚴成熟后自钉螺体中逸出并悬浮于水面,一旦遇到人和动物,借助头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从皮肤侵入宿主体内,尾部脱落,成为童虫;童虫随循环系统首先移行到肺,然后到肝,最后寄居于肠系膜静脉,在此发育至完全成熟,成为成虫。在动物和人体内的血吸虫雌雄异体,一般在感染后15天左右,雌性虫体和雄性虫体开始合抱,21到23天性成熟,24天开始产卵。性成熟雄虫长12〜20毫米,宽0.5〜0.55毫米,乳白色,虫体向腹侧弯曲,自腹吸盘后,体两侧向腹面卷折,形成抱雌沟。性成熟雌虫前细后粗,虫体长20〜25毫米,宽0.1〜0.3毫米,口、腹吸盘均较雄虫小,一般被雄虫抱于抱雌沟内。

  日本血吸虫病疫病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在农村,危害的主要是农民;二是血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疫病,由于钉螺扩散能力和活动范围的局限性,血吸虫病仅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在有些地方呈小块状或点状分布;三是血吸虫病主要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除大剂量的急性感染且得不到及时治疗可以造成人和家畜的极高死亡率外,一般情况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影响家畜的生产能力和人的健康质量;四是患病牛羊是我国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因为放牧家畜的活动范围广,随意排便,加上牛羊对血吸虫均易感。

  人体血吸虫病流行于8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血吸虫病疫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4个县(市、区)。20世纪50年代,全国病人约1160万人、病牛150余万头,有一亿人受威胁。经过60余年的艰苦防治,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已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经整省(直辖市、自治区)达到消除标准,四川、江苏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其他5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日本血吸虫病严重威胁疫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血吸虫感染人体后会引起皮肤、肺、肝、肠等部位的损伤或病理变化,感染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血吸虫病流行猖獗,曾使许多地方人亡户绝、田园荒芜,呈现一片凄凉景象。血吸虫病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对感染家畜的慢性消耗性损害,家畜生产效能降低,如幼畜发育受阻、增重缓慢,奶牛产奶量降低﹑流产等,耕牛使役力降低或丧失,重度感染会造成家畜死亡。20世纪50年代,曾有牛场病死率30%以上、羊场新引种羊群病死率90%的报道。

  二、症状与诊断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症状与动物的种类、年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有关。黄牛较水牛和猪症状明显,小牛较成年牛症状明显。犊牛大量感染时,往往出现急性感染症状,体温可达40℃〜41℃。病畜表现精神不佳、食欲不振、行动缓慢,离群久卧或呆立不动,之后会出现腹泻下痢,粪便夹带血液、黏液,被毛粗乱,肛门括约肌松弛,排粪失禁等,严重者会出现直肠外翻,病畜消瘦,贫血,步态摇摆、起卧困难,最终倒地不起,呼吸缓慢,衰竭死亡。感染较轻的病畜,一般表现为消瘦、伴有腹泻,生产性能明显下降。母牛往往有不妊娠或流产现象,奶牛产奶量下降。病羊的症状较犊牛轻,但比猪重。马、驴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症状。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血吸虫感染人体后,急性患者可出现皮疹、发热,以及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和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重型患者可有反应迟钝、重度贫血。慢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典型症状还可见肝脾肿大、消瘦、乏力以及劳动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晚期病患者多发生高热伴畏寒,临床症状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晚期病人亦可并发出现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严重症状。晚血儿童症状多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的侏儒症。

  人和家畜的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均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疫水接触史询问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靠病原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测。到疫区旅游人员出现上述症状并到医院就医时,最好主动告知旅游史和在疫区的活动情况。

  病原诊断指对人的粪便或被检动物的粪便或组织进行血吸虫虫卵或毛蚴检查,以及动物剖杀后的虫体及虫卵检查等。粪便毛蚴孵化法观察毛蚴是最敏感的检测方法。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检测人和动物体内的抗血吸虫特异抗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间接血凝试验和试纸条法等。

  对长期在疫区活动的人和家畜来说,由于抗血吸虫抗体在治疗后会存在一段时间,因此,血清学诊断阳性者只能判定为疑似病例,必须再经过病原诊断才能确诊。为了消除传染源和控制病情发展,血清学诊断阳性者必须服药治疗。人和家畜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吡喹酮。家畜的用药剂量为:黄牛(奶牛)口服每千克体重30mg(限重300kg);水牛每千克体重25mg(限量400kg);羊每千克体重25mg;猪每千克体重60mg;马属动物(马、骡、驴等)每千克体重20mg。人服药吡喹酮需在医生或防治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

  三、防控措施

  日本血吸虫的防控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消灭中间宿主钉螺、安全饮水、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等。其中控制传染源,包括开展人和家畜的血吸虫病查治、人和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封洲禁牧、家畜圈养、以机代牛和替代养殖等措施,消灭中间宿主钉螺可通过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生物灭螺等方式。

  疫区的人员或养殖户(场)主,一方面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到易感地带放牧,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各个部门实施的相关防控措施、监督当地有螺地带放牧情况。

  疫情监测就是及时监测疫情状况,并通过分析做出预警。

  四、人员防护

  只要不让疫水接触到皮肤(和口腔黏膜)就不会感染血吸虫,因此,无论是到疫区探亲访友、旅游人员还是当地居民,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去有钉螺环境的地区比如湿地、洲滩、孤岛、水库、水塘、水沟等地游玩,不玩水,不喝生水,不生吃这些环境中的生水食物,不去有钉螺地区放牧家畜、捉鱼摸虾、洗菜、洗衣物和游泳等。因生产和生活不可避免在疫水中劳动(比如种田、防汛、水利施工)时,要穿戴防护用具,尽量穿胶鞋(雨靴)、尼龙裤、穿防护服、打绑腿、涂防护剂等,有条件的可使用1%的氯硝柳胺浸泡衣裤、手套、袜子、绑腿等,效果更佳。也可在防控人员指导下,提前预服吡喹酮或在劳作后服药青蒿琥酯。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公共卫生处 池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刘金明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