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禽流感(AI) 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 引起多种禽类(包括鸡、火鸡、鸭、鹅、鸽和鹌鹑等)、鸟类及人类发生感染和死亡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该病不仅严重危害我国及世界养禽业,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根据禽流感病毒毒力不同,可将其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H5和H7亚型(包括H5N1、H5N2、H5N8、H5N9、H7N1、H7N3、H7N4和H7N7等)禽流感病毒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概述

  (一)病原

  AIV为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成员,病毒颗粒呈球形。病毒主要包括囊膜和核衣壳两部分,囊膜表面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糖蛋白,是主要抗原成分。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RNA片段组成,按大小依次为PB1、PB2、PA、HA、NP、NA、M和NS基因。决定病毒致病性的基因主要有HA、NA、PB2、PB1、NS1等。HA蛋白介导病毒的吸附、融合及穿膜过程,NA蛋白能影响和阻止子代病毒释放,因此,HA和NA蛋白就像“钥匙”和“锁”开关,调节病毒侵染机体。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时,需首先与宿主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

  (二)疫病特点

  近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亚型和基因型众多。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疫情由H5N1、H5N2、H5N6、H5N8、H7N9等多种亚型引起,其中H5N6亚型是需重点防控的最主要亚型。

  二是宿主范围广。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陆生家禽(鸡、鸽、鹌鹑等)、水生家禽(鸭、鹅)、珍禽(如孔雀)以及野鸟等多种禽类和鸟类并引起死亡。

  三是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虽然我国养殖场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较高,但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生物安全水平相对低,时有疫情发生,是防控的重点。

  四是H5N6亚型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H5N1亚型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五是野生禽类和鸟类禽流感疫情风险高。野生禽类和鸟类带毒﹑传播风险大,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之间互传机会多,防控难度大,疫情发生风险高,是防控重点之一。

  (三)流行与危害

  1887年,意大利首次发现禽流感,这是历史记载中世界上首次发生的禽流感。H5N1株禽流感病毒是我国1996年从广东鹅场中分离到的第一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90年代后期开始,禽流感在欧亚大陆频繁爆发。迄今我国至少经历了3次重大疫情考验:1997年香港禽流感、2004年人感染禽流感及2013年H7N9亚型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给我国养禽业和公共卫生等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难以估算。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跨越种间障碍由动物感染人类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震惊世界的1997年香港H5N1亚型禽流感以及2013年的H7N9和H10N8亚型禽流感。这说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不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

  在传染源上,各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几乎均可在家禽和野禽中分离到,其分布依年份、地理位置和宿主种类等而有差异。野生鸟类在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普遍认为,野生鸟类以及迁徙水禽是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来源。水禽是禽流感病毒所有亚型的天然储存宿主,其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粪便均可以携带大量的病毒。

  禽流感传播途径多样,其中以空气传播为主,随着感染禽类或鸟类的流动,排出的病毒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播。目前已知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有:禽—人传播、环境—人传播、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多种动物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易感。

  二、症状与诊断

  (一)临床症状

  感染禽大多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在感染较缓和时,部分感染禽在感染后3〜7天内会出现神经症状,例如头和颈部歪斜颤动、站立不稳、角弓反张和歪脖子等症状;鸡冠、肉髯或腿部鳞片处等发绀以及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产蛋量大幅度下降或停止。不过,并非所有感染禽均出现上述典型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确诊。

  (二)病理变化

  高致病性禽流感常表现为皮下、浆膜下、黏膜、肌肉及各内脏器官的广泛性出血,特别是腺胃黏膜可呈点状或片状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或溃疡;喉头、气管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管腔内有大量黏液或干酪样分泌物;胰腺、脾脏和心脏坏死比较常见,偶尔也可见肝脏和肾脏坏死。

  (三)鉴别诊断

  禽流感的一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其他一些禽类疫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极其相似,应与鸡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等区别。特别是,新城疫在症理变化方面与禽流感有很多相似之处,必须通过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测才能区分开。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1. 传统检测方法

  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病毒分离方法特异、敏感、可靠,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不能鉴定是否为变异株。免疫学检测主要有血凝/血凝(HA/HI)抑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IFA)等。HA/HI试验对条件要求低,易于操作,是目前对禽流感感染检测和免疫监测的重要方法,但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反应。

  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节省时间等优点,是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重要手段。主要有普通RT-PCR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此外,还有质谱分析法和纳米生物传感器等新型方法。

  三、防控措施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其中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疫苗免疫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

  一是持续加强强制免疫,提高免疫抗体合格率。疫苗免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至关重要。我国H7N9亚型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已证实这一点。因此,要做到应免尽免,提高个体和群体抗体合格率、均匀度、整齐度。

  二是做到持续性的有效监测。制定合理的监测范围和频率,采用敏感特异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病原,努力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三是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防控水平。

  四是加强活禽市场管理。联防联控是活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监管的重要措施。加强农业部门与卫生、城管、商务、林业等部门互动和协作;加大对流动摊贩销售和宰杀活禽、活禽调运等市场行为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同时”;规范活禽交易市场,实行水禽与陆禽分区域管理;继续全面推行家禽“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

  五是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提高防范意识水平。

  六是提高禽流感检测技术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

  四、人员防护

  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直接感染人,但是自1959年美国首次报道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以来,各亚型AIV感染人事件屡有发生。人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后表现的症状不同,既可出现普通流感样症状、结膜炎或关节炎, 也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目前已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4N8、H5N1、H6N1、H7N2、H7N3、H7N7、H9N2、H7N9、H5N6、H10N7和H10N8。

  做好人员防护,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所有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屠宰等从业人员应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时刻发现感染风险,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或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和报告。

  二是对不明原因病死禽类、鸟类等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不要盲目接触和擅自处理。

  三是在处置禽流感疫情时,现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穿戴好防护装备。

  四是持续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和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清洁卫生,勤洗手消毒。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诊断室 刘玉良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