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防控技术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一、概述

  炭疽,通常也叫“炭疽热”或者“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人和动物都可以得炭疽。由于炭疽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在皮肤上形成黑色的结痂因而取名炭疽,中医叫它为“疔”或“疔疽”。炭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如果得的是肺炭疽,那病人就需要按照甲类传染病的方式进行管理。

  牛、羊、马、驴、骡等吃草的动物最容易发生炭疽,而且一旦发生基本都会死亡,其他包括骆驼、鹿、猪等也会发生,但发生的较少,狗和猫有较强的抵抗力,而家禽一般不会发生炭疽。如果人接触了炭疽动物或污染的皮毛制品会得炭疽,多数是饲养员、宰杀或加工肉制品﹑进行皮毛加工的人以及兽医得病较多,有很强的职业特点。病畜的毛、皮等如果进到加工企业,或肉类进入市场也可造成暴发流行。人大多得的是皮肤炭疽,早发现的话很容易治疗,而且多数是散发,但是如果得的是肺炭疽及肠炭疽就会有很高的生命危险。

  引起炭疽的细菌叫作炭疽芽孢杆菌,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能使人或动物得病的细菌。这种细菌不仅可以在人和动物的身体内繁殖,还可以在干燥的土壤、皮毛以及骨粉中变成一种“芽孢”,芽孢可以长期存活达数十年。如果动物吃了带有这种芽孢的草,芽孢就会在身体内复活并产生毒素,使动物发病。发生过炭疽或被炭疽菌污染的地方可以再次发生炭疽,尤其在野生动物和野外的山林中,炭疽芽孢可以长期存在。这类地方叫作“炭疽疫源地”。炭疽疫源地重新发生炭疽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为炭疽菌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并且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所以炭疽杆菌被列为一种生物恐怖细菌,并曾在战争中使用。

  全世界都有炭疽,每年发生大致在2万到10万之间。我国除了东南沿海,其他地区几乎每年都有炭疽发生,尤其是西部牧业发达的地方,像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这些地方的人炭疽病例占全国总病例的90%以上。最近十年,我国人炭疽病例每年平均是300多人,死亡2〜3人。炭疽虽然全年都可以发生,但是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6〜9月最容易发病。使动物发生炭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雨水将以前在土壤里的炭疽芽孢冲到外面来、草原退化或过度放牧导致动物吃了带有炭疽芽孢的草根;私自宰杀炭疽动物和乱扔病死的动物尸体;长途贩运将炭疽动物远距离运输等等。

  人和动物都可以通过食入、吸入污染了炭疽芽孢的食物或空气发病,曾经叮咬过得炭疽的动物的蚊虫也可以通过叮咬其他动物传播炭疽,正常情况下,人主要是在屠宰加工炭疽动物时,通过伤口感染。

  二、症状与诊断

  (一)动物炭疽症状与诊断

  大多数动物从接触炭疽芽孢到发病一般为3〜7天,最短1天即可发病,最长可达20天。动物炭疽大多表现为突然死亡、天然孔(口、鼻、肛门、阴门)出血、血液呈酱油色且不易凝固、尸体不硬、腹部膨胀。

  牛炭疽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在脖子、胸和腰上有炭疽肿块,呼吸困难,突然倒地死亡,急性的一般24〜36小时死亡,亚急性的2〜5天死亡;死后尸体七窍流血、肚胀、尸体软;马炭疽会形成炭疽肿块,一般24〜36小时死亡,有的可达3〜8天,有些症状和黄牛猝死症很像,但这是两个危险性相差很多的病;羊炭疽多数是急性型,开始时兴奋不安、脉搏加快、呼吸困难,而后突然倒地死亡,时间长的也就几个小时;猪很少发生炭疽,而且大多是慢性型,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是用显微镜检测宰后猪的颈淋巴结,由于不明显,所以检验不慎的时候容易造成污染,威胁较大。

  (二)人炭疽症状与诊断

  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发生,人感染炭疽后一般1〜5天发病,最短也有几个小时的。人多数是通过带伤的皮肤接触、食入或吸入炭疽芽孢得病,而且绝大多数人炭疽都和动物有关,比如炭疽动物的肉、皮毛、被粪便或血液污染的物品等,有很强的职业性,一般人接触动物少,发生感染的机会很少。但是人和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

  人炭疽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

  1.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占炭疽病例的95〜98%,但病死率很低,不进行治疗时一般在20〜30%。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皮肤上形成炭疽肿块,一般发生在脸、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开始时出现红斑、疹子、里面有黄水的水疱,周围会肿胀,3〜4天后中心会溃烂,周围可能会出现成群的小水泡,形成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也会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多数都在一个位置发生病变,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是人炭疽最常见的类型,死亡率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发生炭疽肿的时候,不能将肿起来的水泡挑破,尤其是较大的水泡,否则很难缝合治愈。

  2.经口感染型(口咽和胃肠型)炭疽。由于吃了没有煮熟的有炭疽芽孢的肉或者有关的食品可以发生肠炭疽,也有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或牛奶发病的病例。咽部炭疽的症状是脖子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胃肠道炭疽的症状不完全一样,但都有消化道症状,比如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影响消化道以外系统,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3.吸入感染型(肺)炭疽。在含有炭疽芽孢的环境中(比如飘浮在空气中的带有芽孢的粉尘)呼吸可以发生肺炭疽。一般在吸入2〜5天出现症状,如低热、疲劳等,2〜3天后,高热,胸闷,胸痛及咳嗽,咳黏液血痰,呼吸困难。需要到医院做透视检查,常见胸腔积液。死亡率极高,达到80〜100%。

  其他还有脑膜炎型和炭疽败血症等,都是继发的症状。

  (三)细菌的诊断

  如果有以上这些症状,仅仅可以怀疑是炭疽,真正的确诊还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可能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一样的症状,比如区分黄牛猝死症,所以不能轻易下结论。现在的实验室可以很明确地鉴定出炭疽细菌。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怀疑是炭疽死亡和没有死亡的动物,都不能进行解剖采样,以免扩大污染范围,应由专业人员操作。

  三、防控措施

  炭疽虽然很危险,但也不用过于担心,这种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不私自宰杀、不吃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一般不会得炭疽,也不必恐慌。在发生炭疽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还要科学地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污染扩散,形成新的炭疽发病地。

  (一)炭疽动物的处理

  一旦发现动物有像炭疽一样的症状时,千万不要因为担心损失而宰杀,私自宰杀吃掉不仅会使人得炭疽,而且还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拘留等处理。应该立即将得病的和同群的牲畜进行隔离,同时上报给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如果确定是炭疽疫情,有炭疽病例的村子里的所有动物也都不能屠宰、买卖和运输,只有经检疫证明不是炭疽后才可以正常处理。

  确定是炭疽疫情后,死亡的、同群的以及同村的所有动物都不能私自移动和处理,应该在县市动物疫控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包括:死亡动物及其剩余所有部分(包括皮、毛、骨头、饲料、排泄物、垫料等等)、衣物、工具的无害化处理,圈舍、房屋和周围环境(包括水、土壤、所有物体的表面)的消毒等等,还要进行紧急免疫、动物和人的隔离观察。

  在发生炭疽的村子和周围有危险的村子都要进行动物疫苗紧急免疫;对3年内发生过炭疽的地区,每年都要对牛、山羊、绵羊、马、骡等草食动物免疫接种。我国现在常用的兽用炭疽疫苗有两种,Ⅱ号炭疽芽孢疫苗和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此外还有山羊炭疽疫苗。

  另外,为防止炭疽的发生,对从外地购买的家畜,要进行隔离观察14天,没有任何症状后才能正常饲养。

  炭疽疫情的处置,应由政府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炭疽防治技术规范》以及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办法进行,包括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和封锁区的划分和解除封锁,人、动物、车辆进出的管理,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等,都由政府安排。

  (二)人的防护措施

  接触炭疽动物的人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都属于容易感染的人群,应注意个人防护。炭疽虽然很严重,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

  接触过炭疽动物的人,如果出现发烧等症状后,应尽快到县级以上的医院诊治。治疗炭疽病人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次选氯霉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或者合用。皮肤患部可外敷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严禁切除和挤压。应进行抗休克、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的对症治疗,使用晶体液、血浆等。还应注意预防由炭疽毒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对严重的病人,也可以使用炭疽抗毒素血清。

  人炭疽也可以用疫苗预防,我国使用的是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A16R,通过皮上划痕进行接种。这个疫苗有比较强的副作用,而且接种方式的专业性很强,所以不是高危人群不要轻易接种;另外,停止服药后才可以接种疫苗,以免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

  对于一线参与炭疽牲畜的工作人员要确保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穿防护服和靴子、带护目镜等。注意各种废弃物处理,防止污染扩散;如果需要采样,应采用微创采血。

  炭疽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尤其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所以不能放松警惕。在夏、秋雨季炭疽的流行季节要避免在低洼地放牧,要远离处理过炭疽的地方。还有就是及时报告,保留资料,以便追踪炭疽的来源,阻止炭疽的进一步扩散。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郭学军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