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作为一种作风,和其他很多老派人谨慎入髓的习性一样,可能会让二十几岁的人感到不适应。食物吃不了就直接扔了可能是年轻人的日常。冷不丁谈起节约粮食,年轻一代确实可能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
历来谈粮食都是谈安全感问题。号召节约反对浪费未必意味着就要没米下锅,更可能的意思是提醒你注意居安思危,不要把安逸和顺境当成天然。
一口吃的还能把人难住吗?太能了。缺吃少穿才是人类历史的绝对主流。重提珍惜和节约没什么奇怪的,储备粮食是个必须学习的传统技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敖仓在古代历史中就是粮仓的代名词。它最初指的是河南荥阳附近的敖山,这里靠近黄河岸边,非常适合船舶停靠,同时在战国时期是魏国重要的粮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保证北方军队抗击匈奴,将敖仓建成了当时最大的粮食存储基地,把山东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秦国。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刚开始势如破竹,还想要一举攻入函谷关,然而到了荥阳敖仓附近的时候,就遭遇到了李由大军的阻击,陈胜吴广在敖仓遭遇了大败。因为敖仓是整个秦王朝最重要的保障,不容有失。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项羽对峙,双方在荥阳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项羽兵力强盛,明白敖仓的重要性,于是派兵占据了这个当时最大的粮食中转地。也正是这一战,让刘邦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被打得四处逃跑。这时,郦食其发现了项羽的弱点——在占据了敖仓之后,项羽并没有派重兵驻防,这就给了刘邦可乘之机。刘邦一举攻下敖仓后,形势立马发生反转,项羽军心也开始涣散。说动刘邦拿下敖仓的郦食其,留下了千古名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隋朝建立的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洛河入黄河之口的地方,地势高,土层厚,水位低,“北方土坚燥,掘土为窖,藏粟至百余年不坏”。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粮八千担,洛口仓约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洛口仓成为了隋军、瓦岗军、王世充等不同势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王国维《观堂别集》里说:“故李密一据洛口仓,而旬日之间,聚众数十万。李绩袭黎阳仓,开仓恣食,一旬之间,得胜兵二十万余。唐高祖入长安,亦发永丰仓以赈饥民。”真是“粮在手,跟我走”。
存粮的意义古人早就有总结。《礼记·王制》里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古代粮仓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地上粮仓,一种是地下粮仓。地上粮仓是一群仓房组成的仓城,它们远离农舍,注重防火防盗,不让人员和牲畜靠近,仓内用木板和草来隔绝潮气。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地下储粮仓窖技术最为完善的阶段,这些粮食窖藏不仅要选择建在干燥的缓坡地上,还要濒临水运通道,以便大规模集中和转运储藏粮食。宋代以后地下储存粮食方式衰落,几乎都改为地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洛阳市老城北的唐代含嘉仓,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天宝年间含嘉仓的储备量占全国储备的一半。其中160号粮窖保存了一窖粟(谷子),约有50~60万斤。当考古人员挖开土层时,发现里面保存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一吹,只剩下米粒,只是颜色有所不同,有的为棕色,有的则明显发黄。后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炭化,52%是有机物。
现代各国的粮储
目前粮食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但这些国家(地区)大多自身储备量较低,它们的余粮主要由世界市场吸收。1974年,国际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要求,一国的粮食安全储备量是一国年消耗量的17%~18%。
相比欧美主要是由民营机构储备粮食,中国、印度、日本等都是政府直接进行粮食储备。
中国粮食储备的具体数目并不公开。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时隔23年再次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粮食年产量占世界四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但白皮书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摘自《燕赵都市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