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熊庆华:画不完家乡 说不完乡愁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一进永长河村,远远就看到,白色的栅栏围着一小栋精致的欧式风格建筑,尖尖的角,朱红色的屋檐,绿色的屋顶,还有喷泉、雕塑,这就是熊庆华的画室——涤渡。

  1976年出生的熊庆华是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村民,在这个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的村庄里,他差不多是唯一留守的青壮年。他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整天在家画画。

  在此前的30多年里,熊庆华一直被认为是个另类。但如今大家开始叫他农民画家,最贵的一幅画卖到了12万元。今年6月,他的第八个画展又在北京举行。

  痴迷画画的农村娃

  在永长河村,熊庆华自小就是个“名人”。乡亲们都知道,熊家有个喜欢画画的儿子。

  曾当过村小学校长的周后龙告诉记者,那时候没有正式开美术课,熊庆华很有天赋,无师自通,画画有板有眼。初中开始有了美术课,熊庆华的绘画作业每次都是“甲”,经常得到表扬,他也沉迷其中。

  16岁那年,熊庆华辍学,除了做些简单农活,一有时间就关在屋子里画画。“别人的孩子要么在家种地,要么外出打工,你待在家里不晓得搞些么事。”家里人开始不理解,幸亏父亲熊光元还比较支持,掏钱给他买画画用的材料。

  1999年,熊庆华成了家,妻子付爱娇起初对丈夫画画的事一无所知,知道后一度对他崇拜不已。家里虽然很清贫,还是挤出钱来给他买画画用的材料。随着孩子出生,付爱娇越来越希望丈夫能出去打工挣钱。

  2003年,付爱娇独自去深圳打工。随后,熊庆华也第一次离开仙桃,在深圳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打工。他说:“我非常恐惧过这种生活,即使饿死,也不要在这种流水线上上班。”干了3天,他不辞而别。

  2006年,熊庆华第二次离开仙桃,带着作品来到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没想到被画廊老板以“基础不行”为由拒绝。一直梦想成为伟大画家的熊庆华,心理遭受打击。

  那天晚上,熊庆华去厂里接妻子。回出租屋的路上,付爱娇提出了当时最低的要求:“坚持一年,我们一起回去。”

  可没多久,熊庆华还是回到仙桃,在镇上做了一名送奶工,早上工作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画画。

  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短板,熊庆华订了一些美术杂志和画册,如饥似渴地学习,苦练画功。生活中,他善于发现,捕捉细节,一有灵感立刻投入创作。熊庆华的原创画多以写实为主,描绘乡村风土人情,画一些自己家门口的风景和人物。在他的画里总能看到一些儿时的回忆。

  经过积淀,熊庆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现在主要以画油画为主,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动感,有张力,乡土气息特浓。”

  网上卖画获关注

  2009年,在深圳做设计师的初中同学雷才兵回乡造访,成了熊庆华一生的转折点。美院毕业的雷才兵对熊庆华的作品惊叹不已,拿着相机起劲地拍。在他看来,熊庆华的画贴近现实,“又不是纯写实,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

  之后,雷才兵在论坛上发帖,上传熊庆华的作品。两三个月后,熊庆华的画受到网友称赞。

  从未接触过网络的熊庆华,世界像是被打开了。他看到了希望,加紧创作。为了拍画传给雷才兵,他花1000元买了人生第一部相机。

  2010年,他卖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批画,共5幅,每幅卖了1000元。

  收到卖画的钱,他买了台电脑,开始自己发帖卖画。网上的作品吸引了他后来的策展人郭宇宽。郭宇宽对那些画“过目不忘”,从北京一路南下,寻到熊庆华。

  在熊家,郭宇宽把身上的钱都掏了出来,以5000元一幅的价格买了几幅。他告诉熊庆华,以后每个月买他一幅画,并且给他5000元工资。他认为,熊庆华的天性里有着诙谐乐天的部分,“在穷成这样的情况下创作,他不是愁眉苦脸的,是自得其乐。”

  2015年1月,熊庆华的第一个个人画展在北京举办,他开始被很多人关注,也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渐渐地,有人叫他“中国毕加索”,但是熊庆华却说:“大家这么叫我,我很高兴,可我想做我自己,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

  慢慢地,熊庆华的每幅画从起初的1000元涨到6.5万元。他2015年签约画廊后,目前已卖出200多幅画作,有的收藏者甚至来自大洋彼岸。

  留守农村,走自己的路

  成名后,除了给自己建了个画室外,熊庆华的生活基本与从前一样,不买车,不买房,也依旧不爱出门。

  现在,需要什么绘画材料,他都从网上买。画累了,就去做些手工,修理一下喷泉。画室是他自己设计建造的,画室外面挂着“涤渡”两个大字,是熊庆华起的,意为在河边画画。

  他对一切视觉传达的东西都感兴趣,如今最大的支出是摄影,买了多种顶级相机和镜头。他还买了无人机玩航拍,想从天空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

  郭宇宽曾问熊庆华要不要来北京发展,熊庆华说还是喜欢乡村的环境,他在城市里很迷惘,走在街上会迷路。“这个地方是我创作的根。”他缓慢而又慵懒地说,只有住在这里心才能静下来,才能天天想如何画画。

  熟悉的乡村生活和快乐的童年记忆成为熊庆华创作的源泉。当过放牛娃的他,牛成为他画作里频频出现的元素。儿时游戏的场景也常常成为他画作的主题。

  付爱娇不再出去打工,人们羡慕她,总算熬出了头。在旧屋二楼的卧室里,床头墙壁上有一张付爱娇穿着婚纱的巨幅画像,这是2004年、2005年妻子在外打工时,熊庆华陆陆续续画完的。“因为我们结婚时没有拍婚纱照,她就老要我补拍,我一直不肯。”于是他就在墙上画穿着婚纱的妻子。

  熊庆华的微信名叫“熊熊火”,因为觉得自己脾气暴躁。他还特意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头像,像一团火,定做之后挂在屋前。

  熊庆华从2008年开始有计划地创作,一年创作5幅至10幅画。2010年后,他开始要求自己一个月保持创作4幅画的频率,目标是一生画2000幅油画。

  他现在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多吃饭,大概9点开始画画,一画就到晚上10点。他觉得自己在绘画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他说:“要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辨识度非常高,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啊,这是熊庆华的画。”

  (张卫华 王 乐)

  摘自《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