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菜循环利用的精彩三变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蔬菜生产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秧蔓藤、病残株、残次品等不可食用的废弃物,俗称尾菜。如果随意弃置,尾菜腐烂变质产生的恶臭气体将成为污染源,内里的病原菌、害虫卵可能因农事操作和雨水再次返回菜地,从而危及后茬作物。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蔬菜总产量7.98亿吨,然而尾菜即蔬菜废弃物总量也相当可观,约占蔬菜总产量51%,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尾菜循环利用有什么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

  沼肥 反哺种植带动循环

  湖北省松滋市打造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松滋模式”,依托沼气集中供气站,打通农业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小区集中供气—沼肥反哺种植的循环关节,带动生态养殖、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每天一早,家住南海镇沼气技术员宁昌豹和往常一样,从蔬菜基地、养猪场收集尾菜、粪污,送到夹巷村沼气集中供气站。夹巷村沼气集中供气站建有3个280立方米的发酵池,两个150立方米钢制湿式贮气柜和1000立方米屯肥池,还配套建有20千伏光伏发电设备。这座沼气集中供气站由松滋沼气专业合作社管护运营。该站负责人黄杰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气站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3000余吨,产沼气15万立方米,收益30万元;产沼渣、沼液2700吨,创收8.1万元;光伏发电收益2.4万元。年总收入40万元,除去原料收集和管护成本25万元,气站每年获利15万元。松滋市目前建成沼气集中供气站20处,年处理有机废弃物近10万吨。

  “尝尝我们园区的桑葚,有没有童年的味道?”湖北新果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鲍同义告诉笔者,每斤30元的桑葚明显高于市场价,但是采摘者还是络绎不绝。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该市自主设计的400立方米的沼液利用水肥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节约水资源,改善了水果品质。

  目前,松滋市已经建成沼肥综合利用工程15处,受益基地10000余亩,年省工节水节肥1200多万元。通过多级过滤、自动计量、自动调配和自动灌溉,沼渣沼液被“吃干榨尽”,反哺生态种植。

  (杨书红)

  饲料 大蒜秸秆青贮喂羊

  每年五六月份,山东省金乡县蒜农都在忙着采收大蒜,而今年羊山镇宝同羊养殖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刘宝同却忙着四处收购大蒜秸秆:“大蒜秸秆质地柔软、适口性好、采食率高,羊吃了毛锃亮还上膘。”

  金乡县是著名的大蒜之乡,常年种植大蒜面积60多万亩。据金乡县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每亩大蒜可产0.8吨左右的新鲜大蒜秸秆,金乡全年可产新鲜大蒜秸秆50余万吨,晾干后约为18万吨。

  说到大蒜秸秆饲料化利用,金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李成辉介绍,大蒜秸秆含有的大蒜素、硫醚化合物等对畜禽具有较强杀菌保健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能增强牛、羊、鸡、鸭、鹅等畜禽抵抗力。随着大蒜秸秆青贮技术的逐渐成熟,目前金乡县已有120多家牛羊养殖户开展大蒜秸秆青贮利用,青贮大蒜秸秆10万吨左右。

  虽然金乡大蒜秸秆产量大,但目前饲料化利用水平并不算高。据了解,在金乡县作为粗饲料利用的大蒜秸秆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新鲜大蒜秸秆晾晒后的整株干秸秆。然而,这部分可用数量很少,过去大蒜秸秆中的花茎极难晒干,充分干透需要半月时间,此时往往是多雨季节,这造成大蒜整株干秸秆利用率偏低。“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和收购网络的扩大,后续大蒜整株干秸秆利用潜力很大。”金乡县卫华秸秆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华说,每年5月底,他们都以每斤0.1元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大蒜秸秆。

  另一部分来源是大蒜头加工后的残余秸秆,金乡县年可加工大蒜40万吨,产生加工后剩余秸秆大约为3万多吨,因保存新鲜、供应稳定,成为全县50%以上规模羊场的粗饲料供给方。

  “若充分利用大蒜秸秆青贮,每年可以多饲养20多万只羊。”李成辉说。

  (祝超群 陈腾飞 王连珠)

  堆肥 专家团队攻克70℃超高温好氧技术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加快,尾菜也随之增加,但循环利用率不足30%。开展适用于尾菜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的技术研究势在必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李彦明告诉记者,将尾菜通过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重返土壤,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强化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构成,提高土壤活力。

  堆温70℃,无害化彻底

  在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应用之前,把经过常规堆沤肥技术处理的尾菜直接或间接还田,农民是普遍不愿接受的。

  李彦明团队成员常瑞雪博士经广泛调研后发现,菜农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是担心麻烦和无害化不够彻底。尾菜大多含水率高、碳氮比低,需要与其他物料一起协同发酵,而菜农缺乏物料匹配的技术经验。实际上,采用传统常规堆肥技术生产的有机肥料,确实存在难以彻底无害化的情况。我国菜农多习惯同一作物连作的生产模式,同种蔬菜上下茬的连作障碍及病害,往往让菜农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

  按照现行标准,堆肥无害化的温度在50℃以上维持7天即可,但对于耐高温70℃的病毒病原菌就显得无能为力。“一般来说,堆体温度高于65℃就应采取降温措施。如果过了70℃,整个堆肥系统就得崩溃。”不过,李彦明又解释说,对于尾菜中可能存在的顽固性病毒类病原菌,恰恰需要70℃以上的高温才能彻底灭活。

  如何实现尾菜在70℃超高温好氧堆肥条件下,既灭活病毒类病原菌,又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堆肥正常发酵?经过3年多研究和试验,常瑞雪找到了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的关键难点,那就是两次好氧堆肥发酵的温度控制在70℃,通过原料调节、氧气供应、补充混合微生物菌剂等技术集成,从而破解尾菜无害化不彻底的难题。

  有效益、不麻烦,农民自然愿意用

  目前,北京、山东有关部门支持建成21个日处理20吨的分散式尾菜堆肥处理示范工程,1个年处理10万吨的集中式尾菜堆肥处理示范工程,3年以来运行稳定。专门举办了两次与蔬菜废弃物堆肥技术相关的全国性堆肥会议,累计培训800多人次。3年来,北京的示范工程累计处理尾菜6.3万吨,生产有机肥料1.3万吨,按照普通商品有机肥料每吨650元的价格计算,产值累计845万元。

  “有效益还没后续的麻烦,菜农自然就愿意采用。”2017年以来,这项尾菜堆肥技术正从北京走向全国。在山东,寿光市菜农利用以尾菜堆肥为肥源的功能型无土育苗基质技术,消灭了困扰菜农多年的黄瓜立枯病。在新疆和四川,产区大量辣椒秸秆经堆肥处理后再还田,给了土壤线虫致命的一击。在河北,今年财政已将尾菜利用技术应用列入“清洁田园”专项。“广东、江西也有地方在请我们拿技术方案。”李彦明告诉记者。

  科普培训工作并不比研发更容易

  “我们干掉了病原菌,干掉了黄瓜立枯病,甚至干掉了土壤线虫。但没想到的是,我们碰到了尾菜预处理‘拦路虎’——塑料绳和铁丝。”李彦明介绍,由于价格低廉,菜农惯常使用一次性塑料绳给黄瓜、西红柿架秧绑枝,一旦混入尾菜极易缠绕卡住粉碎机。近来菜农逐渐接受了吊蔓夹,这种由荷兰人发明的夹子可以重复使用,轻轻一捏,夹子就架稳了秧蔓。但是,吊蔓夹所用的尼龙绳不够硬和直,又被农民“因地制宜”换成了铁丝。“只要混进一两根铁丝,粉碎机基本就报废了。”

  李彦明认为每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都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民的科普和培训工作,循着他们的习惯和方便因势利导,解决他们生产中的困难。“对农民的科普及培训,事实上并不比技术研发本身更容易。”他感慨道。

  (刘鸿燕)

  摘自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