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型 德国 村庄更新
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1936年,政府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了对乡村农地建设、生产用地及荒废地的合理规划。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土地整理法》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此后,巴登威滕堡州、巴伐利亚州陆续出台了村庄更新的发展计划。1976年,德国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土地整理法》,并试图对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进行保持。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虽然漫长,但是所发挥的价值和起到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也更能使农村保持活力和特色。
生态环境型 瑞士 乡村建设
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瑞士政府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增加学校、医院、活动场所、天然气管道、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环境舒适、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现阶段,农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使瑞士乡村具有了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
综合发展型 法国 农村改革
法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是工业强国,又是农业富国。法国只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完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缘于其适宜的发展策略。法国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发展一体化农业。“一体化农业”即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由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将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继而通过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带动农业建设,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其二是开展领土整治,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农业一体化改革和领土整治工作中,法国政府非常强调应用财政扶持、技术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综合的方式来支持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社会的善治。这些措施加快了乡村地区的发展,使得城乡发展速度、经济水平和预期目标趋于平衡。
城乡共生型 美国 乡村小城镇建设
20世纪初,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心过度拥挤,导致许多中产阶级向城市郊区迁移,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的成长。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小城镇功能设施的齐全及自然环境的优越,进一步助推了小城镇的发展。
美国小城镇的发展与政府推行的小城镇建设政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60年,美国“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即通过对大城市人口的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等多重目标。小城镇拥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可保证小城镇的有序发展。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小城镇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发展。
伙伴协作型 加拿大 农村计划
加拿大政府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治理及村民就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力度。第一,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工作小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解决乡村问题;第二,建立农村对话机制,定期举办农村会议、交流学习、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民众排忧解难;第三,构建农村透镜机制;第四,推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企业和个人到农村创业的激情;第五,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站,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建议。通过农村协作计划的实行,政府成为维护村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伙伴,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沈费伟 刘祖云)
摘自搜狐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