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功臣”张富清 一辈子坚守初心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一位95岁的老人,为何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为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在熟人和子女的眼里,他是一位温和慈祥的长者。然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曾立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这些赫赫战功,他却一直埋在心底,只字不提,直到64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才为世人所知……

 

  在鄂、湘、渝三省市交界处,云雾缭绕的武陵山脉,环抱着“一脚踏三省”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就在这茫茫深山之中,一位有着71年党龄的战斗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这位老英雄就是张富清。

  2018年12月3日下午,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张健全怀揣一个红布包裹,来为自己95岁高龄的父亲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登记。解开包裹,展现在眼前的是3枚闪耀光芒的军功章、一本立功证书、一份西北野战军报功书、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

  噌地一下,信息采集员聂海波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这种人民功臣奖章绝不是一般军人能拿到的。再看到由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亲自签发的‘报功书’,以及上面记录的战功,我整个人都愣住了。没想到我们来凤县居然有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聂海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动。

  来登记的张健全就是张富清的小儿子。他告诉记者:“我当时也久久难以平静。我们做儿女的,只知道老父亲当过兵,从来不知道他有战功!”

  熟识张富清的人,知道他是一个顽强的老人,在88岁高龄截肢后,靠假肢又坚强地站了起来;交往多一些的人,也只晓得他从来凤县建设银行支行副行长位置上离休。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出生于1924年的老人,曾立下赫赫战功。深藏功名60余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张富清老人除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从未对身边的人说起过战功。

  95岁的老英雄,就这样重新“出山”,以“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方式为人们所知。

  峥嵘岁月

  时光穿越回71年前的1948年,神州大地硝烟弥漫。为了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那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

  当年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击毙敌人两名、缴机枪一挺……在炮火中,张富清迅速成长。“因为打仗勇敢,1948年8月,全连就推举我一人入了党。”张富清老人激动地回忆说,“是党把我从一个出身贫苦农家、大字不识的长工,培养成了一名军人,一个共产党员!”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血战是一次攻坚战。敌军胡宗南部的精锐部队76军被我军压缩在以永丰城为核心的镇堡内困兽犹斗。1948年11月27日夜,作为突击队员的张富清和另两名突击队员,通过地道接近城墙,扒着墙砖缝隙攀了上去。身高一米六二的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端起冲锋枪猛扫,敌人倒下一片。突然,他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顿时头晕目眩,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满脸都是血……此时,他已顾不了这些,匍匐前进接近敌人碉堡,用刺刀刨出一个坑,把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迅速滚到一边。一声巨响,敌人碉堡飞上天。趁着硝烟弥漫,张富清又飞快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28日凌晨3点,我军发起总攻,至上午10点,战斗胜利结束,敌军军长都做了俘虏。据史料记载,“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牺牲的比例之高、战斗之激烈可以想象。

  战斗胜利结束,张富清九死一生,而突击队的另两名战友却尸骨无存。老人说:“我去找,却找不到,从此再没见过他们。”回忆当年,老人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永丰一战,张富清因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并赢得“战斗英雄”称号。一个多月后,西北野战军总部加授他特等功,并专门向他家寄送报功书。此后,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张富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永丰战役后,彭德怀到连队视察,接见张富清和突击组战士。彭德怀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当时张富清很受鼓舞:“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做了应该做的,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这样大的荣誉,我非常感动。”

  深藏功名

  1954年,张富清从军委航空速成中学毕业。作为战斗英雄和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可以回到陕西老家,给母亲尽孝。但张富清说了一句“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便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

  “在战场上死都不怕,还能怕苦?”张富清用一块红布,包好用生命换来的勋章,用一个旧皮箱,封存了戎马岁月,封存了非凡军功,和千万个普通的转业军人一样,怀着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信仰来到来凤县。老家未婚妻孙玉兰,追随他,也到来凤县和他成了亲。从此,张富清便在这里扎下了根,这一扎就是一辈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的家曾遭遇无数困难。尤其是大女儿因儿时得了脑膜炎长期患病,至今仍与他生活在一起。在平常人看来,他只要亮出军功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各种待遇,家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照顾。但是,张富清为什么要一直深藏功与名呢?

  面对记者的询问,张富清说:“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呢?!比起牺牲的战友,他们连向党提要求的机会都没有。我现在吃的、穿的、住的都很好,我很满足。”讲起这些,老人声音颤抖了,泪水再次溢满了眼眶。

  不愿给组织添麻烦

  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离休生活的一天,从一碗清水面开始。干净而简陋的厨房里,锅里蒸腾起的白色水汽,让这间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屋子里弥漫着家的温情。面条、馒头、白开水,构成了这位来自陕西老人的简单生活,也正是张富清转业地方后一直以来的生命底色。

  张富清首先在来凤县任职城关粮管所主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岗位在那个年代非常重要。张富清一头扎进工作,处处身先士卒。有人想走他的后门,被他一口拒绝。“我只听党的话,没有县委书记的批示,谁也不行!”这是不是得罪人?这个问题从来不在张富清考虑的范围之内。

  在他转业初期,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公职人员。20世纪60年代初,张富清调任三胡区副区长。时逢国家发生重大困难,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辞去供销社的“铁饭碗”。“咱们家不能都吃公家饭。”他的理由很简单,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开刀……

  为了贴补家用,孙玉兰当过保姆,喂过猪,上山捡过柴火……回忆起那段艰辛岁月,张富清说:“仅凭我一个人的工资,家里4个孩子的生活很苦。比如,肯定不能同时做新衣服。那就轮流,今年给这个娃儿添一件衣服,明年再给另外一个置办……”

  孙玉兰最了解丈夫,他的头上还留着疤痕,腋窝被敌人的燃烧弹烧伤,牙齿也被炮弹全部震松,以致基本脱落……她知道丈夫的军功,但是被张富清叮嘱“对谁也不讲,对孩子们更要一声不吭”。孙玉兰理解丈夫、崇拜丈夫,也严格遵守了诺言。

  1975年,张富清调任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完成公粮任务。生产农闲期间,就是冬季,集中带着农民们在高洞修路。”张富清回忆说。高洞管理区是卯洞公社最艰苦的地方,是个三面悬崖的苦寒之地。“修了两年,只修出来一条路。可以过木头车、拖拉机,其他的车还是不行。但是,乡亲们可以用拖拉机把农产品运出来,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张富清说。为了修路,张富清吃住在村,与乡亲们一起抡大锤、开山放炮,让海拔1000多米的高洞圆了通公路的梦!

  在那个紧紧巴巴过日子的年代,卯洞公社干部借支比较普遍。张富清的老同事、百福司镇原党委副书记张昌恩告诉记者,到了1985年,百福司镇政府清理干部借支,通过盘查清点,长长的借款名单中没有张富清的名字。当时张富清一家六口,就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上捉襟见肘,但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任何困难。

  来凤县委巡察办主任邱克权和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是同事。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在一起聊天,张健全说自己也是饿大的,从小靠拾穗子、红薯来补贴家用。邱克权就问,你父亲不是国家干部吗?为什么还这么苦?张健全说:“我父亲说他要坚持原则。”

  不能多花国家一分钱

  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本色初心……这是大家对张富清的评价。而在老人自己眼中,自始至终,他只是一个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党员。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来至今仍在居住的建行宿舍。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简陋,但是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栽养的一排绿植,经过老人精心打理,像一队整装待发的士兵。

  2012年4月,张富清左膝盖脓肿,最后只得截肢。他自嘲说:“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掉了。”换做一般人,88岁高龄,又一条腿高位截肢,让人伺候算了。但是,英雄就是英雄,意志非常人所能比。时年88岁、一条独腿的张富清,不向厄运屈服。他伤口刚愈合,先是沿着病床移动,后来慢慢地扶着墙练习走路。有时走不好,还把自己弄伤,墙上还有他受伤的血迹。经过近一年的锻炼,他能生活自理了。

  后来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他装上了假肢,从此他坚持不坐轮椅,而是靠假肢行走。随着年龄增大,肌肉萎缩加重,骨头也渐渐缩短,原本紧密贴合皮肤的假肢接口逐渐松动,原先合适的假肢不能用了。作为离休干部,张富清的医药费是全额报销。但是他说舍不得,不能多花国家一分钱。他琢磨着把假肢肤色硅胶上缠上白色布条,咬合接驳的槽口里居然垫上修鞋用的黑胶皮,凑合着用。黑胶皮特别硬,外面的白布又粗糙,偷偷用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腿磨破了皮,伤到了骨头,他才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同意更换新假肢。

  2018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术前,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特意叮嘱:“张老,您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医生给他推荐了几千到上万元的产品,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也选了跟他一样最便宜的。张富清老人说:“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离休也要加强党性修养

  “虽然工作上离了休,但思想上政治上不能离休!”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最爱读的是《半月谈》,每晚必看《新闻联播》。最近,他让儿子给他买了一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时常翻阅。书里醒目的红色圆点和波浪线,是老人阅读时做下的标记。在书里,他写下这样的笔记——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

  英雄事迹报道后,有媒体陆续前来。张富清却拒绝接受采访,儿子只好对父亲说:“这些都是上级组织安排的!”张富清这才答应:身为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国家博物馆根据媒体报道认为:张富清老人的军功章、立功证书完整而系统地反映了西北解放过程的艰苦卓绝,加上彭德怀直接签发给个人的报功书,目前来看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绝版文物。于是联系到张富清的家属,希望征集他获得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家人问张老是否舍得,他笑着说:“当年国家需要战士,我可以捐躯。现在国家需要文物,我怎么会舍不得呢?”

  当记者问他:“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张富清老人回答:“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希望我们的军队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军指示,努力练好杀敌的过硬本领,对共产党的信念要坚定,在意志上要顽强。要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他们能够打到哪里!”

  心底无私天地宽。记者面前的张富清老人,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头脑清晰,你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出生入死、风雨一生的95岁老人。

  “人民功臣”张富清完美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永葆初心的豁达胸怀。

  (祝惠春 徐 红)

  摘自《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