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村民李忠顺正在生态产业基地里忙着施肥、种苗……在他身后,一大片已经栽种好的茶树苗,在蒙蒙细雨中透出勃勃生机。
这片茶叶基地,给包括李忠顺在内的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7年8月,大进镇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为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入驻大进镇。
大进镇地处开州区北部山区,山势陡峭连绵,共有市级贫困村7个。
为了助推当地扶贫产业发展,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座谈、调研,决定利用当地是茶叶产出大镇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闻讯,李忠顺的第一反应却是:“不同意!”
“以前,党委、政府也搞过李子、大枣等扶贫产业,没有一项成功。这次要我们种茶,说不定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李忠顺说。
面对乡亲们的观望和反对,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的干部们早已做足了准备。
“在确定各村的主导产业之前,我们首先从地势、气候、土壤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多次到现场进行考察评估;初步选定好几种主导产业后,又进一步对市场前景、经济效益、销售渠道等进行考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经过综合考虑,我们最后才制订了打造万亩茶园、茶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大进镇副镇长伍先友说。
选准产业后,如何夯实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之基,成了摆在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7年10月,大进镇镇长张太雷领着一群村干部,来到素有贵州茶业第一县之称的湄潭县考察。他们仔细学习了“湄潭翠芽”和“遵义红”等名牌茶叶的标准化种植方法和产业扶贫经验,深入了解了偏远山乡的茶旅融合之路。
接下来,为了能让产业到村到户,大进镇又陆续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取经”,李忠顺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反对派”被外面的世界深深震撼了。回村后,李忠顺不仅将家里的2.97亩地流转给了茶园,还积极动员其他村民支持发展茶叶产业。
在包片领导、驻镇工作队以及村干部的反复宣传下,当地百姓对发展茶叶产业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光是红旗村,就有90%的村民表示愿意加入茶叶产业发展的队伍中来。
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还得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2018年,大进镇建设硬化公路67公里;巴渠茶园修建了梯步、耕作道7.2公里、沟渠20公里;红旗村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扩宽并油化公路5.3公里,修建健身景观步道5000余米、停车场4个,建成“千年巴渠·嘉木溢香”标志建筑……
为了让贫困户长期受益,实现稳定增收,在产业培育之初,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红旗村,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和社员身份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现金和财政配股资金入股、吸纳区供销联社以现金投资的方式,组建起集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分别明确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的分红办法和分红比例,建立起共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与此同时,大进镇对各村的主导产业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与规划,制订了“3+1”产业发展规划:“3”即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三个特色产业,“1”即围绕特色产业布局生态旅游。通过“3+1”规划,农旅融合的新兴产业体系将覆盖全镇17个村和2个社区。
目前,大进镇的茶叶基地已初具规模。在红旗村、群和村、年华村打造的巴渠茶园里,已完成土地整治4500亩,栽植茶树苗2000亩,规划到2020年茶树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
曾经在产业发展上屡试屡败的大进镇,因为培育好了茶叶产业,走上了产业发展的“逆袭”之路。
(边 际)
摘自《当代党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