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粤东西北田间地头,曾经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千亩良田。
正在大力推进的拆旧复垦和垦造水田工作,因引入市场化公开竞价交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重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为南粤的乡村建设腾地出钱,达到了以城带乡的效果。
唤醒“沉睡”资产 “拆”出新价值
冷洞村是广东省首个将拆旧复垦收益资金分配到农民手中的村。3月12日,当地政府举行了拆旧复垦资金分配发放仪式。冷洞村村民获得约896万元拆旧复垦收益,村集体则以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获得近250万元。
“这是我活了70年赚到的最大一笔钱!”村民邹六奎获得了18.7万元的分成。“老屋拆除平整后种枫树、冬青,地还是自己的,又补偿这么多钱。这样的好事,做梦都想不到。”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粤北山区的写照。2018年9月,韶关市始兴县率先在全省启动拆旧复垦工作,其中顿岗镇寨头村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拆除280间废弃泥砖房,复垦了52亩地,成为广东最大的旧村连片拆旧复垦项目。
“长期以来,寨头村人多田少,人均0.6亩地,年集体收入只有6.65万元,集体收入难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顿岗镇党委书记郑万龙介绍,这些破旧房屋就像“沉睡”的资产,拆旧复垦不仅增加了村民人均农田面积,待复垦指标交易后,村民小组将获得130万元用于整修村道等公共设施。
“好多老屋都塌了,房屋主人要么另选新址建房,要么买房迁居县城。”村干部张富强说,“以前我们想拆都拆不动,现在村民积极性可大了,还主动问其他老屋什么时候拆。”
破解土地发展级差 富了乡亲美了乡村
2018年,广东全面推进拆旧复垦和垦造水田工作,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全省农村闲置或废弃农房拆旧复垦,并选择梅州、雷州、南雄、始兴等市县先行先试。
作为省级试点项目,南雄市珠玑镇古田村将垦造出来的940亩水田流转给古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董事长刘富说,公司每年雇用村民150多人,月均工资25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未来将建田园综合体,搞现代农业观光旅游。
在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将通过验收的43亩复垦指标进行交易,获得了2154万元。扣除成本后,该村集体及村民可分得超过1500万元收入,直接推动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
受益的不止农村农业。南雄市垦造水田面积已达5300亩,按照规定,县级政府可获得40%的指标分配,南雄可获得2120亩水田指标。南雄市副市长吴良彬表示,未来3至5年全市建设项目水田指标需求约1000亩,剩下的1120亩指标按最低保护价交易折算可增加财政收入3.36亿元,可缓解山区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局面。
截至目前,广东全省推进拆旧复垦1.47万亩,已验收备案1611亩;珠三角挂账购买复垦指标3.36万亩、金额超过160亿元;水田垦造完成16万多亩,交易金额超过81亿元。
“乡村振兴,投入是关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光荣表示,经初步测算,广东通过拆旧复垦和垦造水田,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数百亿元资金支持,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堵点”的有效探索。
竞价交易让利村民 激活“一池春水”
近10年来,广东新增建设用地每年保持在50万亩高位,其中占用耕地超过12万亩、占用水田超过5万亩,留下一些历史欠账。
广东全面推进拆旧复垦工作,采取算大账方式,打破一对一挂钩关系,创造性引入市场化竞价机制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激发了各方尤其是基层的积极性。
广东打破了过去以县域为单位的调剂限制,将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形成的节余指标在全省范围内流转竞价,实施了水田指标每亩75万元最高价、复垦指标每亩50万元的最低保护价。
“以前造一亩水田只能获得1.2万元,农民积极性不高。建新不拆旧,空心村问题突出。”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东灵说,“如今,全省范围内竞价可以在更大范围利用土地级差地租,让粤东西北偏远乡村也能分享珠三角发达城镇的发展红利。”
如果说竞价交易激活了乡村资源市场活力,那么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工作推进的“催化剂”。
复垦指标净收益由县、镇、村集体和村民按5%∶5%∶15%∶75%比例分配,腾退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省、县按6∶4比例分享。垦造出来的水田指标则由省、市、县按5∶1∶4分配。
“全省流转解决了指标能卖好价钱的问题,指标收益分配则解决了如何分钱。农民和村集体在分配中占大头,有力调动了农民拆旧复垦和造田的积极性。”陈光荣表示,“地还是地,在村民手上,而复垦造田的指标分配不仅留足了当地建设用地需要,上缴的节余指标则为珠三角等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金鹏 周 强)
来源:新华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