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不少人都想转型,如成为一名家庭农场主。那么,想成为家庭农场主,一共分几步呢?
最近,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一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调查报告》。报告运用大样本数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土地流转比例、土地转入制约因素等问题给出了解答。
经营规模多大
——平均超过177.3亩
说到家庭农场,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数据对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状况分析发现,相较普通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土地规模更大。
根据报告测算,当前我国约有27.28%的耕地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含合作社)经营。这个比例,已不算太低,但仍有很大空间可挖潜。
那么,家庭农场主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截至2017年调查时,受访龙头企业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783.19亩。其中,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177.30亩,专业大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102.13亩,而普通农户平均经营的耕地面积仅为7.53亩。
土地来源于哪
——77.84%来自普通农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规模明确了,土地从哪里来?
大家都知道,进行土地流转是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的必要途径。
调查显示,分别有46.33%、39.59%、31.69%和10.64%的受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表示未来会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来源多样,但主要的土地转入来源为普通农户和村集体。根据调研数据测算,受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来源包括普通农户、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工商企业等在内的主体,有77.84%的主体土地转入来源为普通农户,其次有20.72%的主体土地转入来源为村集体。
截至2017年调查时,普通农户中仅有11.62%进行了土地流转。也就是说,还有不少农民朋友对于土地流转或许还有顾虑,比如对于流转租金、周期、权益保护等等方面。
经营收益怎样
——大于110亩平均效益最高
土地转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营效益,同时也对品牌认证、销售区域产生重要影响。
多大规模的农场效益高,怎么才能保证经营效益?
调查数据显示,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入规模和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略有差异:土地转入规模大于110亩的家庭农场平均经营效益最高,为452124.70元;土地转入规模介于30~100亩之间的专业大户平均经营效益最高,达到189208.6元。
需要提醒的是,品牌是很重要的。品牌知名度越高,影响力就越大,效益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数据显示,土地转入规模介于0~40亩之间的家庭农场和土地转入规模介于0~30亩之间的专业大户出售的农产品,品牌或认证的比例最高。
从当前的结论可以判断,追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经营规模是必要的。
最关心哪些事
——土地租期
家庭农场主有哪些顾虑的问题?解决这些顾虑,对于家庭农场的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调查指出,普通农户关注转入土地对单块土地规模的影响,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为关注转入土地租期。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转入土地时首要考虑的特征为土地可租用时间长短,其次为是否与已有土地连片,接着依次是距离灌溉点远近、距离主干道近等特征,而对土地肥力较好特征的关注排在所有特征之后。此外,经营主体的收入、区域、信贷条件、经营类型也会影响土地转入需求。
看来,只有稳定的土地出租周期,才能让家庭农场主们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秦悦裴 文梁睿等)
综合《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