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保洁 垃圾“消灭”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有45万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县人口数的81.93%。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相当多的垃圾排放量,每年收运和处理的生活垃圾接近8万吨。垃圾体量巨大已是令人头疼,作为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马山更要面临没钱办事、无人干事等一系列现实考验。马山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成立屯级监督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五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局面逐渐形成。

  在里当瑶族乡,两万多名群众依靠不到4万元的自筹资金,解决了当地垃圾处理问题,其奥妙正在于“全民保洁”。

  里当乡位于偏远山区,近290个自然村屯零散分布在大石山中,垃圾清运难度可想而知。立足当地实际,里当乡制定了“一扫、二分、三烧、四埋、五运”的全民保洁制度:农户每天对自家房前屋后区域进行清扫,每周对屯内巷道、主干道进行一次大扫除;垃圾按规定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放置垃圾桶;对已分类的垃圾,可以焚烧的集中进行焚烧,不可焚烧的集中填埋处理;既不可焚烧且不宜填埋的则由屯级保洁员运到村级垃圾池或垃圾收集点,再由乡环卫站运到县垃圾处理场。

  谁受益、谁治理,像里当一样,很多村镇自收自支垃圾处理费,修建村屯垃圾池、聘请垃圾清运员,初步迈出了“垃圾围村”的困境。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焚烧与填埋永远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中带来的空气、土壤污染再次让村民直呼“吃不消”。

  兜兜转转,马山在垃圾终端处置上动起了心思,筹措资金3000万元建成9个片区垃圾处理设施,其中5个采用无害化焚烧技术,1个采用热解技术,3个垃圾中转设施改造,并以已有的“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为基础,拓展形成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村收—村运—片区处理”等多种垃圾处理模式。

  全县第一个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在了周鹿镇坛利村那鸡屯西部山脚,服务范围覆盖周边5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让4万多村民长期受益。

  户分类、屯主体,村收集、村管理,镇补助、镇运输,片区、县集中处理,在这一模式引领下,马山县9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了归宿。

  (高  飞    余  瑶)

  摘自《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