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贺坡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一

  每每听到彭丽媛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每个有乡恋情结的人都会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家乡,都会对家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缅怀、眷恋之情,也会为自己的家乡倍感自豪和骄傲。

  我也一样。

  不过,我想到的家乡不仅有自己的出生地——辛壁,还有自己的出嫁地——贺坡。贺坡是我的第二个家,也是我一辈子的家。

  想起刚嫁到贺坡,每次有人问我住哪个村时,我总支支吾吾,不愿提及,因为它的渺小、贫瘠和落后让我感觉有点跌份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它渐渐深入的了解,我开始深深地爱上了它。特别是在一次,与熟悉贺坡村历史的朋友闲聊后,更让我对它有了崭新的认识。

  二

  原来,贺坡村是一个历经百年沧桑,充满传奇色彩的奇村。

  它原名叫贺跋村,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之妻贺金蝉在太祖驾崩兵变丧子后,悲痛欲绝,从京跋山涉水回贺庄寻找老父,故称“贺跋”,而现在的“贺坡”则是近年一次简化误为的结果。

  它建庄于宋代。村落的修复历经几朝几代,先后出现了许多很有特色的建筑。

  有名的有明清时建下的五庙五阁。庙内塑有各路神仙,皆为保护贺坡子民的幸福安康。而五阁为村的煞口,是镇村的法宝。

  村内三百平米的水池、庙后的石磨、桥头的虎头……皆按周易八卦所布,为保村的平和安详。如逮住小鬼,或投池淹死,或斧头砍死。

  石磨则是印证古语“逮住小鬼连夜使”之意。四庙的墙壁上如今还留有古人的诗句。庙内有嘉靖年间的石碑,碑上记有《村规民约》,告诫村民不要吸毒赌博等。还有孔子第68代弟子的捐撰。

  三

  最令人骄傲的是贺坡村有一座明朝时修建的拱桥。桥长、桥深规模在方圆几百里堪属少见。

  关于它,贺坡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庾能村的周盘是贺坡外甥,后官居督堂。小时候要到贺坡读书。他勤奋好学、风雨无阻,感动了天地。神仙相助在一夜之间修好了拱桥,避免了督堂因上学而多走崎岖山路。第二天,准备下地干活的村民发现鸿沟变拱桥,全村的马匹皆汗流如注,精疲力竭。方才醒悟,拱桥乃神助连夜修建而成。

  “贺坡的桥,峪南的阁,坪头的屋脊,段都的塔”,这一流传甚广的民谚足以说明它在我们当地的名气。

  四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老院”。

  它是清朝一个赵姓富裕人所修。因修建最早,故叫老院。门里街是老院中最繁华的地方,有饭馆,说书的,下棋的,非常热闹;官道则是车马驿站留下的,那时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至今仍有车轱辘印;东宫、西宫为赵家贵人居住之所,至今保存较好;此外,老院还有马房,书房等。

  奇的是老院还建有挺尸房。据说人早夭后暂不能埋进祖坟,就把棺木全抬在挺尸房,等后来长辈家人死后再一起下葬。这一风俗与现在早夭的人死后先丘村落附近有所不同。

  五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贺坡村的一些古建筑。有明院、暗院、典型四合院、簸箕院,十八院,匣子院等。

  簸箕院形似簸箕,有东西堂房,南边是大门。匣子院是说院中有院,院院相通;院中有房,房房相连,不知根底的人进去,一时半会是寻不出来的。十八院则是十八个院落相通,简直就是一个现代迷宫。还有我家祖上留下的三层楼,高瞻远瞩,冬暖夏凉等等。这些个院落风格各异,极具特色。

  让人惊奇之地还有“老母坟”。

  相传是赵匡胤的老母被人追赶至一棵树下,砍杀而死,村民就地掩埋而葬,故叫老母坟;还有一说是金代章宗李元妃之墓,原为贺坡闺女;传的更多的则是赵匡胤之妻遭难后返回贺庄,郁郁而终,埋葬至此,为表尊敬故称“老母坟”;民间也有一些小传说。

  传说真假无从考证,但贺坡村民尊宗敬祖、善待他人却是确实的。

  六

  贺坡村地多质优,户户富足。

  相传一卖豆腐的在东洼、西洼两大村连卖两天,无人问津。后担至贺坡,恰逢一财主办事,豆腐顷刻卖完。卖豆腐的连连感慨:东西两洼,不如贺坡一家。

  代代相传至今的还有村东南的一股柳泉水,清澈甘甜,70年代修建的东干渠沿村而过,曾为贺坡村带来了更多的清秀灵气。九大洞至今还有溪水。贺坡村因此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老人们曾开玩笑说:进了俺贺坡,秀才比驴多。

  我漫步在平滑的青石街,抚摸着厚重的古砖墙。耳畔仿佛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吆喝声、喝酒划拳声、干活号子声、马蹄声、枪炮声、逃避战乱的惊恐尖叫声、读毛主席语录声……

  我读着庙墙上残缺不全的诗句、标语,看着一些院落的残垣断壁,和墙上的一些弹孔,脑海中回荡和遐想着家乡一幕幕曾经的岁月。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家乡贺坡村,仿佛一位德高望重、见多识广的耄耋老人,站在那里向他的后人们讲述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显赫,荣辱与辛酸。

  七

  在我心中,贺坡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它记载了明清直至新中国漫长的历史。一页页都那么生动、那么真切、那么感人。如果从单纯的经济指标来衡量,贺坡村算不得什么百强、十佳。但贺坡村遗留的众多古迹建筑和风俗文化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却值得每一个贺坡村民骄傲。我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贺坡村的古文化遗产定会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开发。贺坡村定会迸发出它特有的村落魅力。

  看着建设中的贺坡村,我不由得又唱起“谁不说俺家乡好……”

  (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贺坡村 赵萍萍)

  摘自小胖读晋城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