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的前世今生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1983年,世界上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植,世人惊叹:“人类开始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 随后,“转基因”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引起各界争议。

  转基因——由质疑到接受

  1975年全球首次“重组DNA生物安全性”国际会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阿西洛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讨论了转基因技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研究是否应该进行下去”这一问题上专家们意见高度一致,他们认为,科学要发展,生物要进步,对待可能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一切尽可能的办法去预防,但不能止步不前。同时与会的专家还强调,公众的参与是必要的。

  阿西洛马会议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1976年颁布《重组DNA分子研究准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及各个有关国家均制定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转基因安全的共识

  对于转基因安全问题,科学上有结论,科技界有共识。在全球转基因作物规模化应用15年的时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经就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无发生和转基因相关的食用和环境事件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结论:“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欧盟委员会耗资3亿欧元,历时25年,组织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

  毒理学学会于2017年,在一份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和饲用安全的声明中确认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表示每一个新的转基因事件都经过了监管部门的评估。声明还提到,在近20年里,没有任何可证实的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过去20多年的应用实践也证明了转基因的安全性。1996年全球转基因种植170万公顷。到201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5亿公顷,增长110倍。截至2017年,69个国家和地区允许进口使用转基因农产品,几十亿人都吃过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被广泛食用,但并没有发生一例被科学证实的安全问题。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就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包括用于治疗糖尿病,特别是把转基因应用在药物方面,包括预防肝炎等。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

  目前,我国批准并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允许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至今我国已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00多个,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5%以上。

  1992年,华北地区棉铃虫大爆发,当时喷洒农药也已控制不住,老百姓谈虫色变,有的干脆不种棉花了。植棉面积一时大幅减少,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棉花产量锐减,纺织厂停工待料,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是100亿人民币。

  1992年全国为防止棉铃虫共消耗约15万吨的纯农药,而当年我国纯农药的产量也只有20万吨左右。为了抗虫,农民要喷施农药20余次,每亩棉田仅农药成本就高达80〜100元,全国一年治虫的农药化肥近70亿元。大量喷施农药,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频繁地喷洒农药,不断引发农民农药中毒。我国科学家攻克重重难关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有效遏制了棉铃虫的危害。除了大幅度降低虫害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减少了60%〜80%的农药用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棉农的劳动量,显著减少了农药中毒案例。1993年底,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制出抗虫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bt杀虫基因自主产权的国家。

  科学是在争论中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安全之争,归根结底还是个科学问题。回归科学,回归理性,是拨开转基因争论迷雾的基本方法,客观正确的认识将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农村网 张 璟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