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明辨 可降解地膜“真假李逵”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与种子、肥料、农药并称为四大农资的地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贡献巨大。如果残留在地或焚烧,功勋卓著的地膜就会演变为严重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地魔”。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膜残留污染治理工作。2016年,国务院颁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工作重点。201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出台,其中第二十九条提出“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

  那么,目前可降解地膜有哪些种类、利弊及推广前景如何?

  细说可降解地膜“家谱”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功能与寿命可调控的农用覆盖材料”项目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米庆华教授介绍,按照降解机理和形式,降解地膜可分为生物降解地膜和添加型生物可降解地膜两大类。

  生物降解地膜,是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的聚合物制成的塑料薄膜。尽管配方、加工工艺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覆盖使用后,一般在30~150天开始降解,作物收获后短时间可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欧洲和我国标准均要求生物降解地膜在堆肥条件下180天,90%以上的地膜经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添加型生物可降解地膜,是指聚乙烯中掺入可降解物质或者添加促进聚乙烯降解的光敏剂、氧化剂等功能助剂吹塑制成的塑料薄膜,如光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氧化生物降解地膜等,这种地膜降解受到的约束条件较多,难以保证真正完全降解,降解后产生的聚乙烯塑料小颗粒依旧残留在土壤中,且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能消解,不能短时间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另外,这一类产品重量比水轻,残留在土壤中的塑料小颗粒容易随雨水漂流到水体中,对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把生物降解地膜比喻成‘真李逵’的话,现在市场上的添加型生物可降解地膜则可称为‘假李逵’。”面对记者疑问,米庆华巧妙作答。

  “假李逵”日本欧洲已被禁

  添加型生物可降解地膜由于主体原料为聚乙烯,地膜的降解性能在国内外饱受争议。埃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新塑料经济”计划的一份声明称,大量证据表明氧化降解塑料无法分解为无害的残余物,甚至会形成塑料碎片和导致微塑料污染,对海洋和其他生态体系造成风险,其影响可能持续数十年之久。

  德国、美国、日本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起步较早,已有众多产品进入推广应用阶段。2017年,欧盟颁布实施《用于农业和园艺的塑料-可生物降解地膜-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上述添加型可降解地膜。

  我国多地推广“真李逵”

  生物降解地膜的优势在于,一是可根据目标区域的气候、作物类型和有效覆盖期,量身定制生物降解地膜产品,使其在满足使用要求后自动降解,无地膜残留污染之忧;二是无须捡膜,节约劳动工本;三是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不过,缺点仍是产品生产和使用成本偏高。”米庆华说。

  目前,生物降解地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示范应用,能有效解除农田“白色污染”。

  米庆华团队拿出的作物栽培应用试验结果证明,厚度6~8微米的生物降解透明地膜在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区的大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上应用效果较好,降解期为2~7个月。

  厚度6~10微米的黑色生物降解地膜适宜在东北水稻、玉米上使用,降解期为2~4个月,可有效防控杂草,免用除草剂。

  厚度8~12微米的黑色生物降解地膜适宜在云南、海南、广东、贵州等地使用,适合瓜、菜、薯、豆类和烟草等作物,降解期为2~6个月。

  厚度10~15微米的生物降解透明地膜适宜在西北干旱地区,适合马铃薯、玉米等作物,降解期为2~6个月。

  (刘鸿燕)

  摘自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