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夫妻返乡创业打造50亩纯生态试验园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王惠星和李渊明是两名“80后”,2015年放弃上海大都市的工作,回到浙江省衢州市九华乡下彭村,承包50亩土地,开辟了一个生态试验园,做起起早贪黑的新农人。他们的生态园,一直坚持少肥少料,人工锄草,自主堆肥,甚至连大棚还是前两年在农业专家的建议下才搭起来的。他们说,哪怕放弃高产,也要坚持生态有机,这是他们返乡创业的初心和梦想。

  放弃高薪

  都市白领返乡当农民

  “甜玉米不久前刚刚下市,小番茄也马上摘完了。”最近,笔者来到渊明家庭农场,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的农场主人王惠星从大棚里钻出来,晒得黝黑的皮肤已经很难辨出她曾经是一位都市白领。

  “我们2015年下半年从上海回到衢州,注册了一个家庭农场,与当地农民一家一户签订土地合同。”王惠星说,当时跑了一个多月,签了30多份合同,才把整块土地整理出来,开始了真正的“农人生活”。

  家庭农场注册了,土地也整理出来了,但是想从都市白领蜕变成农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从来没有种过地,种什么,怎么种,全靠慢慢摸索。”回乡之前,王惠星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年薪30多万元,丈夫李渊明是黑龙江佳木斯人,在上海当兵转业,对于种地这件事情,开始夫妻俩完全摸不着门道。

  但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坚定要回乡种有机果蔬,原因是一次医院的抢救经历。“当时,我刚生完孩子,在上海坐月子,母亲过来陪我。一次她到菜市场买了两根丝瓜来吃,没想到这丝瓜让我母亲上吐下泻晕倒在厕所,送医院抢救才脱险。”

  由于工作关系,王惠星对生命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视,加上母亲因为食用丝瓜中毒入院抢救,她开始关注食品安全,萌生了回家种有机果蔬的想法。王惠星说,眼看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夫妻俩一合计,决定还是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农村,常试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放弃高产

  尝试全生态果蔬种植

  带着种植全生态有机果蔬的初心,夫妻俩返回老家九华乡。他们在师傅吴金山的带领下,一步步开启了与田园为伴的农耕生活。“刚开始种辣椒、茄子、丝瓜、玉米等一些常规品种,基本是露天无公害种植。”

  笔者看到,在王惠星和李渊明的玉米地里,杂草长得有半人多高。“最近太忙了,来不及除草,索性就让它们自己疯长。”夏秋之交是收获的季节,农场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来不及除去的杂草与玉米一起生长,行走在玉米地里,像穿梭在丛林中。

  宁可不除草,也不用一丁点除草剂,这是他们的原则。“别人种的甜玉米,亩产可达900多公斤,我们的只有500公斤。”

  虽然产量远不如别人高,但他们并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外面买的肥料不可控因素太多,我们正在试验自己堆肥。”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土壤肥力,他们又尝试将秸秆、鹌鹑屎、羊屎、猪肚菇渣等堆放在一起,自主堆肥,循环利用。“有些鸡屎不能用,因为里面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王惠星说。“有任何不懂的就向师傅和网络多学多问,现在发现种菜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李渊明笑着说,自从开始种菜,一年到头几乎就没有空闲的时间,但是日子却过得无比充实。

  放弃传统

  “圈子经济”风生水起

  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与试水,王惠星和李渊明的生态试验园大获丰收。辣椒、丝瓜、茄子、红豆角等蔬菜卖得都不错,价格也挺好,4亩甜玉米卖得一根也不剩,第一年自主育苗自主试种的奶油南瓜早早被杭州的配送公司抢购一空。还有那挂满枝头的红黄小番茄,几乎成了当地的“网红”产品。“小番茄3个品种搭配装在一个盒子里,一盒卖15元,一天能卖1000多块。”每天清晨,夫妻俩会早早地赶到农场,采摘红色、橘黄、金黄三色不同的小番茄,搭配包装好后,由李渊明开车送到市区的各个小区。

  “所有的货都是通过朋友圈下订单后免费配送的,预订的基本上是老客户,他们还会将产品推广给更多的新客户,‘圈子经济’就这样被带动了起来。”李渊明说,这两年,他们将种植的重点放在了适合配送的品种上,比如甜玉米、小番茄、奶油南瓜等,这些绿色果蔬既能当菜又能当水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当然,有机品质成了最好的“金字招牌”。“客户一尝我们的东西,就知道跟别人的不太一样。”王惠星说,生态有机种植出来的小番茄、甜玉米等,在品质上有明显不同,果香更浓,口感也更香甜,很多人吃过一次就成了回头客。

  除了市区配送,夫妻俩还通过“圈子经济”,将自己种的有机食品卖到了上海、江苏、杭州、宁波等地。“下半年,我们准备开一家体验店,辐射周边中高档小区。”王惠星说,好产品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虽然前后花了5年时间,但他们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周星宇 翁水珍)

  摘自《农村信息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