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喜庆红、高雅紫、娇艳粉、灿烂黄、素雅白……漫山遍野五彩斑斓的花海及各类田园风情建筑、游乐设施让人目不暇接。
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个经济落后的小山村。黄陂区素有“无陂不成镇”的说法,从这里走出去的诸多“九佬十八匠”筚路蓝缕在外打拼。尤其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杜堂村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房多年闲置,土地大面积撂荒,山林无人看管,经济收入普遍不稳定。
杜堂村的蝶变要归功于受政策感召、回乡反哺的能人葛天才。他回乡流转撂荒土地2000余亩,投资3亿多元,打造木兰花乡景区,不仅让村湾旧貌换新颜,田园变花园,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政策引领 “天才”返乡
杜堂村一无名山大川,二无深厚的历史人文,交通也不算便利,但近年来,却在葛天才的带动下,吸引游客50万人次。很多人觉得葛天才真是天才。
对此,52岁的葛天才笑而不语。天才不一定,但是紧跟国家政策形势加上不断奋斗、努力是肯定的。
葛天才初中毕业后,因家贫外出务工。他怀揣“一定要成功”的信念,从建筑小工起步,先后在汉口从事搬运、理发、摆水果摊、洗车、开大排档等行业。“即使在干最普通的活,我也会经常关注党和国家发布的政策信息。找准奋斗方向,人生才不会迷茫。”葛天才说。
2000年左右,葛天才看准行情进入建筑劳务市场,组建起一支队伍。通过10多年来的诚信经营和打拼,他的业务立足武汉辐射周边多省,积累了一定财富。打拼的这些年,虽然他人长期在外,但却从未忘记家乡的贫穷和乡亲们的艰辛,他资助过特困户、贫困大学生,为村里修广场、硬化路面……然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回乡发展的,却是政策的引领和号召。
2014年,杜堂村被纳入黄陂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政府引导建设新农村,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优惠每户补贴8万元,但当时很少有大公司的施工队愿意承接,因为在农村拆猪圈、改厕所等方面的工作太难做!
此时,葛天才被召唤回村,牵头对杜堂村的改造。村里出去打工的青壮年大多是跟着葛天才从事建筑工作,关键时刻大家也都回来了,劲头十足地帮着家乡搞建设。
产业支撑 花乡富民
美丽乡村建设过后,乡亲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葛天才发现,村里没有主导产业,还是难以改变农村贫困现状,一些村民靠少量土地挣得微薄收入,生活质量也不高。
当时,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武汉新花城”的发展目标,“美丽乡村,四季赏花,月月有游”成为引爆武汉乡村休闲游的最大动力,这给了葛天才极大的启发。
说干就干,规划优先。经过多地调研,他瞄准杜堂村靠近5A级木兰山风景区的区位优势,聘请顶级设计院为杜塘村做设计规划,集中流转村里部分土地开发花卉旅游产业,成立了木兰花乡旅游发展公司。
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葛天才带着团队不断追加投资,下功夫打造景区,以湖泊花溪、乡野村落、花林田院为资源依托,11个主题园区,同步推进,立足不同侧重点,种植各类特色花卉苗木60余万株,并在荒山上盖起了150亩的鸟语林,鸟语花香的好景致一下子让景区生动起来。
此外,木兰花乡还建有专供婚纱摄影、游客拍照的文艺童话小镇,提供越野车、卡丁车、射箭、索道、摩天轮等体验感十足的游玩项目。引进文艺家书画院、文化泥塑馆和木兰文化博物馆,盖起了山水度假酒店及并改造了一些民宿,打造出集观光、娱乐、康体旅游于一体的重人文内涵、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生活体验区。
景区建成后,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可到公司基地打工,使全村摆脱了贫困。杜堂村党支部书记葛国兴说,以“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打造木兰花乡景区,初步实现了“农民变员工、农田变花园、农村变景区”的愿景。
规范管理 老房“生金”
2017年初,武汉全市提出“三乡工程”,鼓励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家、新知识阶层、在外成功人士和城市居民,通过利用农村空闲农房等闲置资源,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葛天才结合农村闲置房屋较多的实际情况,带领杜堂村113户村民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评估,他们将142套村民空闲农房按1600元/平方米价格入股,房屋经过统一设计、统一装修后,再由合作社统一招商,打造“民宿+商业街”模式,引进企业、市民投资经营农家乐、民宿、文创等产业,农户按照入股10%保底方式进行分红,保障了乡亲们的最大收益。
村民葛住利的190平方米老房,经过原址改造,成为古色古香“隐逸小院”民宿,旧式押水井和水缸等老物件都最大限度保留原貌,并增添相应现代生活设施。2017年5月5日,该小院以年租金3.03万元租给一位武汉市民。该市民投资装修后,可以携亲带友自住,也可将小院的7个房间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合作社的管家服务打理出租,再按比例获得分红。在2017年的旅游黄金周,整套小院民宿的住宿费可卖到2000〜3000元/天。
武汉3位市民罗丽莎、罗兰、付志国则在景区租下农房,3家共创花香小厨特色农家乐,聘请不同厨师,每家侧重一种擅长风味,共享厨房、服务员,降低了投资成本与风险,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27岁的大学生村民葛意之前在建筑工地做项目管理,景区建成后,他回村租用商业街上的门店开起了“农村电商”服务站,利用互联网和游客传播,通过文创包装销售黄陂豆丝、干豆角、蜂蜜等特色农副产品,有了不少回头客。
好山好水好风景,木兰花乡还要有好的精神风貌。国家非遗“木兰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市民叶蔚章拥有3000多件木兰文化藏品,在葛天才的支持下,他到木兰花乡租下了由葛天才家老屋建成的木兰文化博物馆,让木兰文化回归故里。泥塑非遗传承人陈友芳也由合作社解决场地及装修问题,让老人能安心创作,传播非遗文化。
今年2月7日,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举办“能人回乡派红包”活动,分享成立第一年的成果。520万元现金红彤彤地码成一堆放在舞台前,惠及村民1088人。村民方友珍家以1间平房、1栋2层楼房入股,这次领到了3.8万元的大红包,她说:“以前开农家乐,一年赚3万元的辛苦钱却非常操心,现在退出来交给合作社,自己省心多了。”
(何红卫 乐明凯)
摘自《农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