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挣了300分,从村里‘道德银行’背回两背篼肥料、大米。”“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卫生搞得好还能得奖。”……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的村民们热议起了“乡村道德银行”兑现奖励的事儿。
村里办起“道德银行”
2017年11月20日,是小田村“乡村道德银行”首次为该村“储户”兑现的日子,200多位村民早早就赶到村部。上午11点,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唐强现场公布每家每户在“道德银行”的积分和物资兑现情况。
“二社周其昌在全社家庭卫生评比中获第一,儿子媳妇义务帮助乡邻秋收8天,再加分60分,最后得分320分。”“四社谢明朗返乡创业,并带动部分村民发展养殖,共获570分,积分全村第一!”人群中响起一片夸赞声……当天,全村在家的152户村民分别兑换了此前三个月中累计的60至570分的道德积分,总计35448分兑换发放价值3.5万余元的物资。
小田村的“道德银行”是怎么一回事?唐强介绍,这是巴中市委宣传部在帮扶小田村脱贫奔小康道路上的一个创新举措。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清洁卫生、孝老爱亲等5大项32小项,村民自行申报,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17人积分评审小组入户核查后存入道德银行村民家庭账户,以院坝会、公示栏、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公布。按照1积分兑换1元物资的标准,可累存累计。积分每月一评定,每季度一兑换,每年按总积分选出5户幸福家庭予以表扬。
“道德银行”让“德者有得”
巴中市委宣传部驻小田村工作组指导员成焕弋介绍,此前小田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经过两年的挂联帮扶,小田村硬化了村社道路,通了自来水,用上了安全电,修起了巴山新居,有了中药材种植、黄羊肉牛养殖等产业。2016年,该村顺利脱贫。
脱贫只是奔小康的起点。帮扶干部发现,不少村民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个别村民还有“等靠要”思想,邻里之间关系淡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酒席的陋习时有发生。“部里多次召开‘诸葛会’,探讨建设一个操作性强、可持续的乡村文明培育计划,最终形成了‘道德银行’。规则怎么定、如何实施等,充分听取了村民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可是最重要的。”唐强说,比如婚嫁彩礼、子女平等等内容,都是村民建议加入的。
2017年初提出“道德银行”建设理念,逐户调查、细则制定、村民大会讨论、修改再讨论花了半年时间,最终形成了“党政引导、村社实施、群众主体、活动引领、常态推进”的“乡村道德银行”积分管理机制,制定出考核标准、评定办法、兑换办法等,随后于当年7月正式实施。
讲文明成全村主流
整洁的水泥路一路延伸,新居前的院坝干净敞亮,见到陌生人,村民笑盈盈地打招呼……初到小田村,一股亲切、清新之风迎面扑来。
69岁的覃发英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小洋楼后,多年的习惯一时无法改变,锅碗瓢盆随意摆在地上,新房室内弄得乱糟糟。“道德银行”成立后,他被推举为评审组成员。“自家都这样,咋还好意思评审别人呢?”惭愧之余,覃发英坚持每天打扫卫生,家里干净整洁多了。
43岁的李奇美因照顾痴呆姐姐15年获50分加分,她表示:“没有‘道德银行’,我该做的一样要做,但是现在我受到了肯定,当然更来劲了。”
依据“道德银行”评价标准,小田村首批14名守法之星、卫生之星、致富之星、爱亲之星、移风易俗之星成了村民们学习的榜样。73岁的何光信是村里致富能手,现在当起了义务技术指导。在外打拼多年的虎永飞,前不久回老家,被村里其乐融融的氛围所感染,当即决定回乡发展种养殖业、搞农家乐。
如今,小田村“乡村道德银行”已经小有名气,周边一些乡镇也慕名前来学习参观。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赢,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小康不掺水。”唐强说,下一步将丰富“道德银行”的内涵,在外的124户也将纳入评比范围,在奖励好习惯、好风气的同时,还要鼓励村民们比勤劳、比发展,用道德的力量助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陈 浩 陈 杨 谢 颖)
摘自《华西都市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