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路,让合作社‘火’起来!”说起变化,浙江省丽水市百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刹不住车,“过去,单纯卖干莲子,45块钱一斤,还老滞销;现在,一个莲蓬可以卖到9块9毛钱,去年放到网上共卖了30多万元,剩下的莲子则做成酒。干莲蓬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卖到线下酒店和花店,一个得要20块钱。产值至少翻了两三倍。”
陈小方是丽水莲都区小有名气的“新农人”,在老家流转了156亩土地,搞莲花和水稻的轮作。起初,他的关注点都在稻米上,单季香稻米卖到了将近10块一斤,莲子似乎有些“靠边站”。不过后来,陈小方发现,莲子实际上也有不少花头可做,于是,他开始转变经营思路。
陈小方的第一个创举,就是变“干莲子”为“鲜莲蓬”,放到网店后,没想到成了爆款。集中上市期间,平均顾客下单价达到了80元。“15个莲蓬产一斤干莲子,你说,两者卖法差距得有多大?”尝到甜头后,陈小方又转动脑筋,生产加工后的莲子酒、干莲蓬专供线下,人气非常旺。
记者了解到,在丽水,像陈小方一样成功转型的莲农现在有不少。丽水古称处州,因荷塘环城,有“莲城”之称。所产莲子叫“处州白莲”,色白、粒大、脆绵、品质好,闻名全国。然而,由于地处山区,销售不畅,莲子种植效益连年走低,到了2008年末,主产区的种植面积仅剩300多亩。
此后十年,白莲产业绝处逢生,如今种植面积已达5300多亩。去年夏季,“莲花经济”成了丽水许多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不完全统计,白莲盛开期间,接待游客量达到7万多人次,旅游观光收入超过了500万元。白莲整条产业链开始崛起。
过去,种白莲只有一种产出,就是晒干卖莲子。现在,莲子摇身一变,从种质资源的开发,到深加工技术的配套,将荷花“吃干榨尽”:荷叶可制成荷叶茶,实心莲可开发莲子酒,莲蓬保鲜论个卖,以白莲为原料生产莲子醋、莲子糕、莲子酥,综合效益大大提升。
光有吃还不够,白莲“致富经”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农旅融合。丽水十里荷家庭农场的老板邹伟军从2011年开始种莲,起初光有一产,亩产连2000元都不到。这几年,因农场毗邻景区,每当莲花盛开期间,就有不少游客自发到莲池观赏,这让邹伟军大获启发。
“2016年,我们开始打造莲文化馆,还准备配套餐饮、住宿等,把客人们引过来、留下来。”邹伟军告诉记者,农场还有片果园,“莲花经济”的开发,刚好弥补了采摘游的空档期。另外,邹伟军还探索在莲池里养甲鱼,并引入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让养殖的小型鱼“跑”起来,而莲正是天然的净化植物。他估计,当这些产业元素全部植入后,莲池亩产有望超过1.3万元。
那么,赏完荷花,莲子的系列产品能不能作为旅游地商品?这是自2016年以来,丽水主攻的课题。对此,丽水一方面从“物”上入手,抓质量监管、进行包装设计,土里土气的农产品一下变得时尚精致;另一方面则从“人”上入手,培养了一批拥有白莲种植、加工、销售等精湛技能的“莲子师傅”,以及掌握良好烹饪技巧的“莲城厨娘”。
当然,除了就地消费和化身礼品,“处州白莲”还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依托电商O2O线上销售以及线下体验店,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能借势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换种思路,丽水的白莲果真“活”了,合作社也都“火”了。数据显示,夏赏荷花,秋卖莲蓬,冬销莲子,到去年底,仅莲都区就实现白莲种植收入2438万元,为周边农户增加收入854余万元。
(朱海洋)
摘自《农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