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还靠谱吗?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7年初8.58点的网贷行业预期收益率指数,已经跌至12月2日的7.2点。从行业整体看,P2P年化收益率下降1个多点。但P2P等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仍高于有些传统理财。
目前,P2P的年化收益率在7%上下,有的高达10%以上。而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6%左右;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是2.7%左右;半年期或更长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5%上下。
相对P2P,余额宝、零钱通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不算高。
目前余额宝的七天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微信推出的零钱通年化收益率在4.4%左右。这两家的收益取决于背后的货币基金,随货币基金的涨跌波动,跟基金理财收益更靠近。
易观高级分析师马韬表示:“这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一直在整改,其实行业是向合规方向发展的,市场上理财平台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
12月1日,监管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现金贷”业务进行规范,还要求完善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等。
这些措施都正在或即将促使行业走向合规。
但只要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
最近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马韬等业内人士认为,买互联网理财要认真甄别,选择大型、有资质、信息披露完善的平台,要看平台有哪些风险控制措施,还要看选择的产品流动性是不是和你的需求匹配。
(许 晟)
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还买不?
“如果不再保本保收益,我以后还要不要买银行理财产品?”听说要打破刚性兑付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忠实粉丝”北京白领潘女士有些焦虑。
潘女士的疑问,应该代表了不少投资者的心声。2017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11.9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83.44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如此受欢迎,很多投资者看中的就是“稳赚不赔”,即使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银行也会自己垫钱补足。
然而,这样的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了。监管部门要求以后资产管理业务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当然也不能例外。
那么,没有了“稳赚不赔”的“金甲护身”,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购买吗?
确实,对投资者来说,打破刚兑意味着以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旱涝保收,固定收益将变成浮动收益,有可能拿到比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拿到比较低的收益,甚至有可能会亏损。
但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建立打破刚性兑付的制度性安排,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上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仍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率适中的产品。在实际运作中,因为产品亏损需要银行自掏腰包的案例也很少。
确实,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优势就是安全,理财资金大多投向存款、债券等中低风险领域,而且但凡银行合规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有唯一的产品编号,投资者可以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看到产品说明书和资金投向等,对自己的钱投向哪里了,心里清楚明白。
除了安全,不少投资者买银行理财产品,还因为期限短,不少产品两三个月就能到期拿到本息。但是监管要求今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预计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面对银行理财的变化,投资者该怎么办?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潘东表示,之前投资者习惯购买产品时就有一个预期收益,买完就放手不管了。以后这种习惯要改了,要时常关注收益率的波动,类似购买基金一样,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延霞 吴燕婷)
理财还能买保险吗?
“去年高收益万能险那么火,现在还有这样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吗?”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解先生正在为手里的闲钱找出路,而他的疑问也道出了很多理财者的心声。
2016年以来,个别保险公司借万能险快速做大规模,动不动就承诺高达8%的“年收益率”,一些买了此类产品的人获得了收益,但好景不长。原因呢?正如监管部门的官员所言,这些公司投资能力不高,脑子里也没有资产负债匹配这根弦,短钱长配、激进举牌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后患无穷。
2017年4月下旬以来,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文件引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严控短期理财型产品规模,保险业由注重产品投资回报转向产品保障责任。
理财还能买保险吗?这要从保险公司“管钱”的能力说起。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也重要,但不应该把它作为核心竞争力,也很难指望一个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可以比其他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还要强。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认为,保险公司发展理财型保险,帮助客户资金保值增值,其功能与银行、信托、证券、基金大同小异,本质上是在与这些金融机构争夺资金,但保险业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举个例子,你有100块钱,存在银行是按照100元本金计算利息,买保险则要扣除佣金和公司费用,剩下的账户余额才是用来计算“利息”的。虽然理财型保险产品看上去回报利率或结算利率较高,但账户余额一般低于保费,实际上以“本金”为基础的回报率低于银行利息。
所以在理财属性上,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并不强,保险业有年金产品、精算技术,真正的优势在生老病死等健康养老领域。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主要有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所谓“高收益”早已不见踪影,与纯保障型保险产品相比保障功能不足,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收益又较低。
(谭谟晓)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