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 开创“三农”风控时代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我国传统农业补贴渐近“天花板”,实施了棉花、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价补分离”市场化改革。记者在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调研发现,为规避市场化改革后日益凸显的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种植收入,“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正积极介入上述三个市场化改革品种,运用市场手段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收入保险、场外期权、订单农业等“三农”服务。

  传统补贴渐近“天花板”

  2014年,我国取消棉花、大豆的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价补分离”目标价格补贴改革;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2017年起,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又调整为大豆生产者补贴。在我国黄箱政策临近“天花板”的背景下,这一系列改革旨在减少政府干预,推动由市场形成价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经济师张秀青说,WTO《农业协定》把各国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政策,分为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价格支持以及与生产挂钩的直接支付都属黄箱政策。我国承诺的黄箱补贴上限为8.5%,即对特定农产品,黄箱补贴不能超过该农产品产值的8.5%。目前,我国部分农产品补贴已经接近黄箱政策上限。

  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及衍生品研究所鲍丹等认为,国外农业补贴政策正在向农业保险、农产品期权等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变,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在农业补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张秀青说,农业保险属于绿箱政策。目前,美国、欧盟国家、巴西等的国内农业支持政策注重发挥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的作用。以美国棉花为例,美国在2014年新的农业法案中取消了对棉花的全部商品补贴,设立棉花叠加收入保险计划,将棉花生产保障覆盖水平提高到90%,政府提供80%保费补贴。

  开启“绿箱”支农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绿箱政策,如大力推进“保险+期货”试点。试点包括棉花、大豆、玉米、白糖等品种的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为我国探索农业收入保险提供了新思路。“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已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所谓“保险+期货”,是农民通过从保险公司购买以期货价格为标的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或者收入保险产品,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购买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的场外期权,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再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将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期货市场相当于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再保险”。“通过保险和期货的合作,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功能下沉到了农业生产一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客户营业部王振说。

  “辽宁省庄河市人均纯收入不足1万元的55个低收入村,2017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支持下,都参加了建信期货、鲁证期货与人保财险联合开展的大豆价格保险和玉米收入保险两个创新试点项目。“你种地,我托底。”人保财险庄河支公司副总经理孔庆林说,这两个项目到期理赔金额超521万元,惠及农户超3.35万户。

  这种模式也被市场人士称为服务“三农”的新形式。专家指出,无论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还是场内、场外期权,均不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对保费、权利金进行补贴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补贴的效率,且属于“绿箱”政策。

  记者了解到,201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的56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共涉及玉米现货量67.83万吨,大豆现货量11.40万吨,棉花现货量1.22万吨,白糖现货量4.5万吨,服务百余个合作社和近10万农户。

  价格风控保收益

  随着国家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实施,粮价从“政策市”迈向“市场市”,农民对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普通农户收入水平和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大。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为此,大商所结合近年来服务“三农”的创新与实践经验,为农民升级金融服务推出“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

  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介绍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由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试点品种包括玉米、大豆和鸡蛋三个品种。

  其中,试点包括三种主试点模式:一是大豆、玉米品种的“保险+期货”价格险;二是大豆、玉米品种的“保险+期货”收入险;三是大豆、玉米和鸡蛋品种开展场外期权。

  此外,鼓励在大豆、玉米品种涉及的主试点模式中附加基差收购。“基差贸易本质是把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融入产业链中。”专家指出,这有助于提高农户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稳步扩大试点

  近年来,“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得到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种粮农民、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受访专家建议,在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作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应稳步扩大和推广“保险+期货”试点。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过十年发展,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理念和模式已经日趋成熟。”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周军说,可沿用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路径,中央财政补贴保险公司,确定保险产品标的价格以期货市场价格为参考标准后,推动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通过期货市场分散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建议,可以考虑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比较高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对玉米、大豆等市场化程度较好的品种率先开展支持。

  同时,可以丰富期货交易工具,加快推出农产品场内期权。一方面,场内期权的推出可有效降低“保险+期货”的保费成本,尽快上市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期权,将有助于试点向更大范围推广;另一方面,尽快推出生猪等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完善产业链品种体系,为农业价格保险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和渠道,提高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加强农民风险管理教育。国信期货郑州营业部副总经理刘俊杰说,由于期货市场专业性较强,可考虑依托地方政府、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基层网点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普及性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民运用现代金融工具进行农业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

  (孙清清    白涌泉    刘开雄)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