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食用类滋补品,鹌鹑的肉和蛋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这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农民王小林,就看准商机,6年前携手两村民养殖鹌鹑。目前,他的鹌鹑存栏近10万只,年获纯利达30余万元。
瞄准商机 返乡养鹌鹑
今年36岁的王小林之前在纳溪区一酒类企业从事白酒包装工作。
2010年6月,已经成为包装能手的王小林却决定辞职返乡养殖鹌鹑。原来,这年5月的一天,他从央视《致富经》栏目上看到一个靠养殖鹌鹑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后,深受启发。王小林对泸州鹌鹑市场了解后发现,偌大一个泸州,当时养殖鹌鹑的业主仅有3家,且规模最大的才3万只。
于是,看准商机的王小林辞职返家,在另外两个村民的加盟下,投入5万元建厂房和购买设备,从重庆买回了1万只种鹌鹑,开始了鹌鹑养殖之路。为此,王小林和他的合作伙伴翻看书籍,琢磨鹌鹑的生活习性。同时,在纳溪区畜牧专家的支持下,他逐渐掌握了养鹌鹑的窍门,并使鹌鹑40天不到就开始产蛋,且能维持一年左右。
由于泸州鹌鹑蛋市场巨大,当王小林将鹌鹑蛋投入市场时,很快就被泸州的两家鹌鹑蛋批发商全部预购。
靠着日臻成熟的技术,王小林不断扩大规模。目前,他的鹌鹑常年都保持在10万只左右,成为泸州最大的鹌鹑养殖大户。
节本增效 一年多赚10万元
“这两年,我靠着养殖鹌鹑能年入30万元,与我的精打细算分不开。”王小林告诉笔者,从一开始,他就在节本增效上下足了工夫。
2012年初,王小林的鹌鹑扩大到5万只,每天产鹌鹑蛋200多斤。王小林发现鹌鹑蛋供不应求,批发商转手过去每斤要多卖1元,每天200多斤就是200多元,规模大效益更可观。于是,当年3月,他在泸州城里租下了一家门面,开起了自己的鹌鹑店,门市月租金加上一个售货员的工资,每月支出3500元。而他一月下来卖近7000斤鹌鹑蛋,除去开销,也要比卖给批发商多赚3000余元。
为节本增效,养殖鹌鹑所需的饲料都由王小林买回玉米、豆粕、鱼粉等原料自己加工,这样既保证了饲料品质,每100斤饲料还可直降40元的养殖成本。现在,王小林的近10万只鹌鹑一月所需精饲料近12000斤,自己加工配料每月可节省近4800元。一年下来,节约支出5万多元。
鹌鹑粪便制成有机肥
养殖鹌鹑,粪便处理是个问题。自养殖一开始,王小林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所在的银罗村是川南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该村的生态枇杷种植需要大量农家有机肥料。在养殖初期,王小林就与银罗村枇杷专合社达成了协议,鹌鹑粪便全部提供给合作社,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后种枇杷,每百斤2元。现在,近10万只鹌鹑产的粪便每天都在5000斤左右,一月下来,王小林卖鹌鹑粪便就可收入3000余元。就这样,靠着精打细算,一年下来,王小林要多赚10余万元。
(张光双)
摘自《四川农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