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鲜花到制盆景 做足花样文章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最近,记者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这是一个种植有2000多亩桂花的专业村。一片片桂花林,目之所及,不少桂花树都被剃了“光头”,仅留下树桩。

  难道是在砍树毁林吗?其实不然,剃“光头”的背后,正折射出岷江村不断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步步思考和举措。

  “花”样文章

  “岷江村种植桂花已近30年,桂花有2000多亩、10多个品种。尽管产业很单一,但2010年以前行情还可以,村民还是尝到了甜头。”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说,“近几年行情就越来越不行了,1棵长了十多年的10厘米直径的桂花树原来卖3000多元,现在只卖到100多元,即使这样都不一定能卖掉。村民再单纯靠卖树,吃饭都成问题了。”

  2013年以来,岷江村“两委”逐步考虑要“延伸桂花产业链、增加桂花附加值”。在桂花飘香时节,通过村里致富能人带动,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的鲜花,盐渍后销往沿海企业提炼香精,农户1亩鲜花能卖1000多元。但是,鲜花收购仅限于“八月桂”,收购量不到全村所产桂花的一半。

  其余10多个品种的鲜花怎么办?“鲜花最多保鲜两天。只要能解决保鲜,它的用途就会更广,因它的味道和功能都比干花好,价格也会比干花翻几倍;同时,我们还可用鲜花开发桂花醋、桂花啤酒等系列产品。”陶勋花说,“我们与有关院校开展了‘校地合作’,但一直攻克不了鲜花的保鲜难题。”

  2014年,岷江村“两委”又与成都周边的食品加工厂联系,本希望他们来村里“成吨成吨”地收购鲜花,可这些厂家只是在食品中适量添加桂花,用的鲜花量实在太小。

  就这样,每年的鲜花除了“八月桂”被收购提炼香精,再就是在村里举办桂花节时推出的“桂花十八宴”上当当配角,稍稍提高了一点儿附加值,但这也不可持续。

  于是,村里又出资买回了烘干机,鼓励留守女收集鲜花烘干,制作成香囊出售。农妇杨冬华说:“去年我们就在探索,利用村里搭建的线上平台或在附近景点出售,一个香囊里装一把干花,要卖几十元。我们已经有二三十个妇女在制作香囊了,今年可能会批量生产。”

  “香囊关键要有成批量的销路,感觉国内对香囊这种手工艺品认可度不高。”陶勋花说,“我们要想办法出口海外才行,外国人对香囊等手工艺品比较青睐,更容易提高附加值。”

  “锯树”之道

  陶勋花算过一笔账:1亩桂花树每年在修枝、施肥、打药、除草、地租等方面的成本高达4000元,即使所有鲜花都能卖掉,每亩也不过收入1000多元,还倒亏得多。

  陶勋花和村“两委”去年八九月经过调研后,发现当地还没有做桂花盆景的,不由得灵机一动——为何不把价格低迷、卖不出去的桂花树开发成盆景提高附加值呢?

  陶勋花说:“桂花树在绿化工程中并不占优势,它也不是城市行道树的首选树种,因而它本身的销量就不大。我们把桂花树开发成盆景,走差异化道路,做‘阳台经济’,此路行得通,我们的桂花树就可不再单一依赖工程绿化销售了。”

  陶勋花从网上下载了江浙一带制作的桂花盆景图片以及盆景制作方法,先后召开了两次村民大会,向村民宣传动员,引导村民产业转型。

  于是,岷江村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不少桂花树都被剃了“光头”,仅残存一个个树桩。

  “1亩50株桂花树,本来就长得密密麻麻的,好多树的长势就不好。我们动员村民1亩锯掉30株,就是把那些年生太久、长得鼓丁包眼、外观不好、价格不好的树锯掉,只保留四五十厘米高的树桩培育盆景;这样,剩下20株树形好的,接受阳光更充足,就可以长成精品了。”陶勋花说。

  至于技术,桂花盆景不需要复杂的盘扎技术,只需掌握断根、露根等简易操作即可,这对有几十年花卉苗木种植经验的村民来说,个个都“一说就会”。但是,村民却舍不得锯树,他们担心:不锯,每棵多少能卖100多元;锯掉了,变不成钱怎么办?

  通过一个个大会小会的宣传、算账,村民们逐渐明白了——桂花盆景两三年内即可成形并装盆出售,每盆一般能卖四五百元;而且,盆景年生越久,就越有“古气”、越有“艺术范”,其价格更是翻着筋斗往上涨。

  从去年9月至今,岷江村800多户村民中,已有七八十户为3000多棵桂花树剃了“光头”,通过造型,大多已成为半成品,明年后即可陆续装盆出售。

  陶勋花自信地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探索‘多条腿’走路,总会找到一条适合我们村的路。”

  (周金泉)

  摘自《四川农村日报》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