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
危害:是典型的气候病害,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其害,会导致小麦病粒率提高,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病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陆续显症,累计发生1346万亩,同比减少58.9%,总体轻于上年。安徽赤霉病4月1日始见病,4月底发生面积58.7万亩,5月9日发生面积122.96万亩。
最近,记者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黄园村看到,本该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第二次喷药的时间,60多岁的农民黄秀美却跟其他几位村民在树荫下乘凉。远处喷雾机正在进行喷防作业。原来,今年黄园村有2000亩小麦地交给了盛世兴农合作社管理,农民不用再冒着酷暑辛苦打药了。
往年60多岁的老人是病虫害防治主力
黄园村全村4000多人,有三分之一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年他们是防治的主力。60多岁的农民尚元利有30亩地,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去年一遍药最少得喷两天,每天得喷七八个小时。”四五月份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当地白天的气温经常超过30℃。
“天热的时候特别累,但是咬咬牙还得打药。”对以前的辛苦,尚元利记忆犹新。而在黄园村,尚元利还算“年轻人”。
农民各自防治,也缺少技术。“以前都是问经销商药怎么打,再自己看说明,但到时候还是不确定应该怎么办。”
缺少技术和管理,势必会造成小麦长势不理想,收益也会打折扣。“去年白穗子太多,最厉害的时候将近三分之一都染病了,最后只能卖到7毛5一斤。”黄秀美有6亩地,去年他总共投入了三四千元,但到最后连本都没有赚回来。
交给合作社,省心省力 小麦品质也更好
黄园村近两年开始推行一户一块田。“我们把农民手中的地按照原有大小重新划分,让每家每户的地更集中。”黄园村村支书尚守永介绍。有了更加集中的土地作支撑,黄园村盼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今年,徐圩乡政府与怀远县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面向黄园村等两个贫困村推出了小麦集中连片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
“现在,我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把防治赤霉病用的药配好,每天还能多得70元的劳动收入,具体的喷防环节都交给合作社的专业人员了。”黄秀美一边配药一边说。今年,合作社给黄园村调配了2台自走式喷雾机,2000亩地六七个小时就能全喷洒一遍。“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监督这2000亩地的作业情况,不用再自己背着喷雾器一遍又一遍地喷了。”当起了田间管理员的尚元利说道。
“喷防环节统一了,也有利于专家下地指导。”怀远县植保站副站长王同岁说。根据合作社与村里签订的服务协议,合作社将为黄园村7000亩小麦中的2000亩提供耕、种、防全方位服务,同时与当地的面粉企业签订订单。
今后将实现专业化服务“全包圆”
“我们不仅在喷防方面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劳动方式,也在品种的更新换代上帮助农民做出改变。”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跃说。过去当地小麦的主种品种是“烟农19”,但是由于购买和播种环节不规范,近些年出现了品种退化等问题,今后合作社将在用种方面实现统一。明年合作社还计划在黄园村进行良种繁育,农民一亩还能再增收100元。
“良种繁育既是为了增加效益,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当地的田间管理。”尚跃表示。尽管今年合作社已经为黄园村提供了专业化服务,但还没有“全包圆”,小麦的长势还是有些参差不齐,种植全程的标准化是今后的重点。“现在要想把防治赤霉病等环节做好,就必须依托大户和合作社。”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道群表示。
(莫志超)
摘自《农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