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葡萄销售,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葡萄价低卖难,一边却是葡萄价高俏销。同样是种葡萄,何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
位于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曲家庄村的青岛洪国葡萄基地,负责人、曲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葛洪国高兴地说:“去年,我们基地的葡萄就从来没掉下每公斤20元的价格。”
看着笔者满脸的惊诧,葛洪国笑着说:“这可多亏了我们搞的休闲采摘。这两年,中央不是一直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嘛,种葡萄这么多年,我们的理解就是要始终走在市场的前头。”
据葛洪国介绍,曲家庄村共有120户,360多人。这片葡萄园以前是山沟薄地,主要种植农作物。为了增收,葛洪国盯上了葡萄种植。1994年,葛洪国通过多方考察,远赴浙江,以4元一棵苗子的高价,一下子购进了5000元钱的苗子,第二年三垄葡萄一上市,在市场上以每公斤3.2元的高价走俏市场,除去投资还纯收入6000多元。
“那时候种葡萄的少,葡萄上市值钱。”谈起刚开始种葡萄增收的情况,葛洪国还满脸洋溢着幸福。
可是,市场变化很快,看到种葡萄赚钱,市场上的葡萄也多了起来。为了让葡萄变成持续增收的“致富果”,葛洪国又开始打起了葡萄的时间差。1997年,葛洪国将眼光盯上棚“烤”技术,当年1亩棚就增收近2万元。葛洪国说:“冬暖棚在每年的12月底、1月初扣棚,葡萄6月上旬就能上市;崂山棚在每年的大、小寒之间扣棚,7月上旬就能上市;而露天葡萄8月份才上市。我们采用棚‘烤’,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2007年,葛洪国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后,积极发动村民棚“烤”葡萄,一个仅有120户的小村庄,很快就发展起300多亩大棚葡萄。葡萄种植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
船大抗风浪。为了抵御市场风险,2008年,葛洪国带头成立了青岛洪国葡萄专业合作社,吸引村内及周边村庄180多户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形式,确保了葡萄品质。2013年还注册了“曲家庄”牌葡萄,并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据葛洪国介绍,休闲旅游采摘这一块从五六年前就考虑了。但是,基地当初条件不成熟。为了改善基地条件,2014年,葛洪国积极争取政府扶持,给基地修了水泥路,发展起了滴灌项目和连体大棚,并在2016年正式开始了休闲采摘。
笔者来到洪国葡萄基地的一个供游客采摘的连体大棚。这个采摘大棚占地20亩,共引进开发了绿宝石、金手指等30多个葡萄品种。因为品种不同,从7月份一直可采摘到11月份,亩产可达4000多斤。因为是种植在连体大棚内,葡萄不会受外界气候影响,品质格外好。刚上市时每公斤葡萄卖到40元,到后期每公斤葡萄也能卖到20多元,亩收入近4万元。
目前,全村共规划出100亩葡萄大棚搞精品采摘,条件成熟后,整个400亩葡萄大棚将全部纳入采摘园。
“葡萄要增收,就得走新路。今年我们又增加了新花样,就是增加盆景葡萄,截至目前已经扦插盆景葡萄400多盆,今年准备扦插1000盆。”指着隔壁大棚长廊正在忙碌的工人,葛洪国说。
在大棚长廊,笔者看到,盆景葡萄都挂在半空中,将葡萄藤直接从盆的底部穿插进去,添上营养土和催根剂,再拉上滴灌,葡萄藤就在盆中生根了。“之所以挂在半空,主要是能将葡萄矮化,方便客户携带,同时也方便游客能购买到适合自己的品种。游客采摘的时候,尝好哪个就买哪盆,只需从盆景底部一剪,游客就可带走。咱这样都不用单独打市场,前景很不错。”葛洪国信心满满地说。
(李焕青)
摘自《农村大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