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不是中年人的迷失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前段时间,保温杯突然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点话题,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保温杯,里边或许还泡着几颗枸杞,似乎成了“中年危机”的典型性画面。

  其由头是一位网友讲述自己摄影师朋友的经历:一个中年谢顶的摄影师朋友,年轻时候玩过摇滚。前段时间他去给黑豹乐队拍照,回来甚是感慨:“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之后,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在微博上“认”下了自己的保温杯。这一事件被迅速地和“中年危机”联系在一起,一篇在微信上点击超过10万的热文在细述了中年人的重重压力之后表示:“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到底是谁的中年危机

  赵明义在微博上的反应,是平静中带一点淡淡的自嘲。事实上,真正在恐慌中年危机的未必是拿保温杯的赵明义,而是感叹“不可想象”的中年摄影师,和参与了这件事的传播使之成为热点的中青年网民,其中的主力军,恐怕是80后甚至90后的青年人。

  遭遇“中年危机”的年龄段正在不断提前,今年年初,“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和“90后步入中年危机”就一起刷过屏。是的,在城市里打拼的青年们,确实有很多理由焦虑。他们承受着快节奏的工作压力,疲惫地加班,却似乎并没有希望靠这些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越来越深地陷入买房、租房、还贷、育儿、养老的无休止战役当中。除了累,更令人心酸的是平庸感:曾经梦想过的一切,都渐渐在现实中被消磨掉了,似乎再也不会有实现的希望了。

  想要认同这样沉重的现实,却又毕竟心有不甘,在心里感觉自己明明还是当初的少年,但年龄却不会骗人,那个数字和真实的身体感受都在提醒——你已经不再年轻。一方面无法再像更年轻时那样靠丰沛的精力和前方的希望来“折腾”,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现实中及时拥有像父辈或兄辈那样看上去“完满”的日常生活,在这两者之间的夹缝里,不再是最年轻的青年人们感受到了危机和虚无,他们借由每一个出口来发泄和疗愈自己,无论是“感觉身体被掏空”还是“我也端起了保温杯”,都是类似情绪的体现。

  什么是好的中年生活

  如果端着保温杯的中年生活不值得期许,那么怎样才是一个中年人应该过的生活?

  绝大多数人对于“好生活”的想象总是狭隘的。我们不爽于父母长辈只认为稳定和按部就班的好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年轻人对于好生活的想象也未必就宽广多少。能得到最广泛认同的或许有两种——一是关于青春的想象,如上世纪90年代摇滚乐手般张扬自我、激情四溢;二是关于成功的想象,事业有成,引人艳羡。换句话说,就是或者能拥抱“诗与远方”,或者生活在眼下却没有一点“苟且”。

  当青年不见了从前的青春,也并非当下的所谓成功者,所以中年危机向低年龄蔓延。因为富于才华和勇气的毕竟是少数,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只属于金字塔塔尖的少数人。

  但这是面对真实的生活所应有的态度吗?无论是叛逆还是成功,都未必不是标签化的虚荣。一个比“中年危机”更需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学会如何在现实中建立好的生活,甚至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良好生活。

  学者陈嘉映在他的《何为良好生活》一书中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把“德行”与良好生活关联到一起:“有所作为跟成功学没多大关系。今人把有所成就的人统称为‘成功人士’,实则,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一样,有的过着良好生活,有的品格低下、灵魂干瘪。”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被外界的标签和期待所左右,诚恳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认真地践行自己内心所信奉的价值,也许这才是足够好的中年生活。同样,能认同中年人如此生活的社会,也许才是一个更为成熟的社会。

  (林    栗)

  摘自《新京报书评周刊》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