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请远离不良“校园贷”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最近,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根据此前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可以看到,银行等正规军正在跑步进入“校园贷”市场: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中国银行推出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广发银行推出大学生专享信用卡“摆范儿卡”、工商银行与乐信集团旗下分期乐商城合作推出“工银分期乐联名卡”……过去的非持牌互联网金融机构正陆续退出这一市场。

  一边进,一边退,根源在于大学生的信贷需求。对大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校园贷以及保护好自身权益?

  不良“校园贷”危害大

  谈起校园贷,就读于四川成都某高校的张达显得有些愤慨:“一开学就会收到多家校园贷平台发来的宣传单,引诱同学们去消费。”在她看来,虽然身边的同学大都已经成年,但涉世未深,面对“校园贷”平台处心积虑的“套路贷”,确实容易陷入其中。

  专家表示,非持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学生资金需求,填补了大学生信贷的空白,满足了学生信贷的需求。但是,为抢占校园信贷市场这片蓝海,大部分非持牌互联网金融机构放款门槛低、风控弱,机构在核实学生真实身份后,仅凭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就放款。过低的门槛使得校园网贷行业呈现出严重的丛林特征,加上缺乏监管,导致各家公司无序竞争,不断降低借款门槛和风控标准,增加了潜在风险。

  不良“校园贷”具有高利贷性质。不法分子将目标瞄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开展短期、小额“薄利多销”贷款活动,实际上这种贷款收取的利率为银行正常利率的20倍至30倍。

  与此同时,放贷时要求学生客户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做抵押,并收取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以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客户不能及时还贷时,放贷人便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及其父母的手段实施暴力讨债,对学生客户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校园贷”市场正回归理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商业银行等正规军的进入,该市场有望回归理性。但相较于非持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大多数传统的商业银行在校园金融方面起步较晚,且服务缺乏创新性,要想真正赢得这块市场,还需要提高校园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建议,金融机构在开展校园贷业务时,要根据群体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产品。国外有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在客户选择上非常谨慎。如一家只做常青藤盟校法律、临床医学、商学院等几个专业学生的校园贷平台,根据这些学生毕业后收入相对较高的特点,平台给他们提供参加培训、考证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这些人毕业后还款情况非常好。

  提高大学生财商和风险意识

  “最近频发的‘校园贷’事件让我觉得这只黑手已经伸到了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面对不良‘校园贷’,希望政府公安联合打击,学校加强管理,同学们清醒理性对待”。

  网友的呼声,也是监管的重点。《通知》明确指出,现阶段,各高校应向每一名学生发放“校园贷”风险告知书并签字确认,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一次“校园贷”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不良“校园贷”危害,提醒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同时,对发现的重大事件要及时报告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门、教育主管部门。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各方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金融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和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过度消费。”一位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表示,在校园信贷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还是依赖家庭支持,消费能力有限,对一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项目,学生们还是应该克服攀比心理,不过度超前消费。一旦遇到“高利贷”平台,也应该寻求法律支援。

  (钱箐旎)

  摘自《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