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学辍学的孩子回到校园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防控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针对厌学辍学 实行质量控辍

  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进得来”,还要“留得住”,避免中途辍学是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2016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但少数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岛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失学辍学现象,实现国家确定的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据我们统计,因为教育质量问题,因为厌学或者学习困难辍学的学生可能占到辍学学生的60%以上,而且主要是初二、初三的学生,这跟过去主要是因贫辍学不一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杜柯伟说。

  针对这一情况,《通知》提出,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校吸引力,让孩子们从小愿意上学。

  《通知》要求,除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农村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加课时、赶超教学进度或提前结束课程。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强化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学区集体教研和备课制度。

  《通知》建议,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初中普职教育融合。要结合实际,在普通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组织普通初中学生到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选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提供多种成才渠道,使他们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

  压实脱贫攻坚硬任务

  《通知》指出,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坚持优先帮扶、精准扶贫。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订扶贫方案,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

  《通知》还提出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的措施。优化学校布局,规范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程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人少路远、交通不便的地方适当保留或设置必要的教学点。因地制宜通过增加寄宿床位、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校车服务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和寄宿学生家校往返交通问题。用信息化手段使农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退学上私塾”或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很多家长出于各种原因,不让孩子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上学,特别是随着国学热兴起,出现了让孩子退学上私塾的现象。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法有明确规定,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具有强制性。如果家长不送孩子到学校去上学,跟义务教育法是抵触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根据《通知》,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由学校进行劝返。劝返不回来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保证辍学学生尽早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私塾、国学班这些机构很难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很难保障适龄儿童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吕玉刚说。对于家长想让孩子多接受一些国学教育的情况,他表示:“我认为这和送孩子到学校上学并不矛盾。因为我们新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国学教育,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到2019年实现全覆盖,新教材进一步充实了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如果觉得还不够,业余时间到一些机构去学一下,这只能是正规教育的补充,而不能替代。”

  (刘博超)

  摘自《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