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变化快!一夜醒来,我们已经被这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二维码包围了。
小巷里、大街畔,公交车、地铁站,荧屏上、报缝间……从各种商品的脸面,到地摊小贩的板车,从飞机票、高铁票,到邮件、快餐的包装,目光所及,总能与它不期而遇,脚步所至,往往同它撞个满怀。不管你习惯不习惯,待见不待见,这种方方正正、花花搭搭、用粗细不匀横竖参差的线与大小不一的点所构成的图案,正以前所未有的来势,加速度、立体式、全方位地参与了我们的生活,并毫不犹豫地影响着、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对于二维码的高调亮相,比如出现在电视荧屏右下角的那个位置,许多习惯了“干净”屏幕的观众很不习惯,几乎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看这个黑白方块,就像医生检查出了瘤子,脑海中立马闪出几个字:占位性病变。
两年前,一个电视台的朋友说,他们经常会接到观众的电话,质问或规劝,让他们净化荧屏,将二维码驱逐出“镜”。后来他告诉我,这种电话绝迹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就像美女的脸蛋上长了一颗朱砂痣,第一眼有些突兀,看多了也就习惯了,反而成了她的一个特色。何止是电视,就连那西瓜、冬瓜、南瓜的身上,也都贴上了二维码,它们的身份信息、成长环境、价钱折扣,码上扫,马上就有。
我曾很认真地“研究”了二维码,那个小小的方块,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如迷宫,如画面,人影绰绰,魅影幢幢,什么都像,仔细看什么都不是,只是点和线。在那点和线上,以及它们的缝隙里,该蕴含着多大的能量啊!我一直在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在这方寸之间,那二维码的点线排列组合用完了,该如何是好!我也真是在杞人忧天。当年,日本人发明这个建立在二进制基础上,用若干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的小方块的时候,也许早就设计好了,根本不用担心它的容量。只管用就是了!把你想要的东西,平面的、立体的,音频的、图像的,统统打包或链接,生成二维码,一股脑儿地塞将进去,妥!
想起早年美国柯达公司的一款傻瓜相机的广告词: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而对于这个时尚的小方块,把“按一下快门”调整为“扫一下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码”上乾坤大,“扫”中日月长。不扫不知道,一扫忘不掉!
二维码的应用正铺天盖地加速发展。几年前,国内的二维码应用还仅停留在打折、比价等广告信息发布的层面。所以,那种印满斑马图案的小方块并不招人待见,直到它的功能和角色悄然改变,那个“黑色创可贴”变成了“神奇的魔方”,从信息载体到支付手段,从单一媒介到全息身份证,二维码今非昔比,凤凰涅槃,舍我其谁!
那日我的一位同事抱怨单位旁边的热干面餐馆缺乏公平,只是因为他不会扫码支付,一碗面就平白比年轻人多掏了一块五。在发牢骚的同时,他也感叹时代的发展:落伍就会“挨宰”,甚至有挨饿的危险!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在中国城市,现金正迅速变得过时。“这和债务、基础设施投资或者其他重大经济话题无关。这关系到的是现金。具体而言,中国正系统地、迅速地抛弃纸币和硬币。”
时尚年轻人曾经鼓鼓囊囊的钱夹子正日渐瘪下去,除了几张红色的百元大钞和几片泛着金光的银行卡在礼节性地“站岗”,毛票和硬币早已不见踪影,窗台上的储蓄罐也只是扮演着收藏的角色,顺便发挥着引发儿时回忆的作用。电影院的环形售票柜台正被爆米花和冰淇淋占领,即使购票者寥寥无几,放映厅的座位其实早被人预定了。我认识一个小伙子,他说他们年轻一族的日常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出家门,扫码骑共享单车,扫码乘地铁至单位;中午下班,叫外卖或去饭馆扫码支付,解决午饭问题;傍晚下班,重复早上的动作,偶尔去电影院,扫码取票看一场电影。他已经“记不清零钱长什么样了”。
“扫吧,一切皆有可能!”有人以这句改造过的广告词为二维码做了生动的时代注脚。
二维码就像一个开放的大舞台,只要你有勇气,随时都可以站上去挥洒一番。支付宝来了,共享单车来了,借助智能手机和二维码平台,可以让汹涌的现金流消弭于无形,让人们脑海中具象的锁和钥匙变得抽象起来。
据报道,目前支付宝可在包括日本、韩国、印度、英国、美国、俄罗斯在内的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地方“行走”的中国公民,不用再为换取当地的现钞而奔波劳神了。他们只需举起手机,对准那个小方块轻轻一扫,他们存在银行里的人民币便迅速出动……你懂的!
8 月 8 日,一家真正意义上的 24 小时无人便利店——天虹“WellGO”在深圳亮相。顾客把选中的商品放到收银台感应区,一个二维码就会蹦出来,扫码,支付,拎兜走人。
十年前出差北京,我和一位同事在地铁自动售票机前徘徊复徘徊。那个一人多高的自动机器只认一元硬币,可我俩身上连一枚“铜子儿”也找不到。这时来了个外国人,他掏出一把零钱,正一枚枚地翻找。我俩像找到了救星,上前诉苦,说或许您能兑换我们几枚硬币,让我们离开这倒霉的地下空间。没想到那红脸老外耸耸肩摊开双手,说了句:“Me too!(我也是!)”
这尴尬的一幕经常提醒我:长点记性吧,带点零钱吧!于是身上便多了累赘,还叮叮当当地不甘寂寞。那时还没有见过二维码,也没有智能手机,哪里会料到有朝一日会不见现钱就让你吃喝玩乐。
不由想起北宋时期的交子。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催生了这种世界最早的纸币。900 多年后,这种被大家叫作二维码的神奇小方块,正在诞生纸币的地方,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现金变得无足轻重。
网上有一幅图片:一个头戴棉帽的乞丐,坐在寒冷的大街上乞讨。与同行不一样的是,他的面前除了一只破碗,胸前还多了一个牌子。牌子上面,赫然并列着两个二维码——他已经步入了电子乞讨时代。别拿没有零钱作借口,扫码看着给吧,一百块不嫌多,一分钱不嫌少,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前天傍晚,在一条不太繁华的街道上,“嘭嘭嘭”迎面开过来一辆满载西瓜的奔马车。一个中年汉子叼着烟卷儿,像巴顿将军一样,意气风发地掌握着方向盘。旁边的踏板上,站着被他称作“孩儿他妈”的“亲密战友”。让我惊叹的是,在他们右边的车厢前面,竟挂着一个放大到半米见方的二维码!那抽象的图案裱在一块纸箱板上,并蒙着一块透明的塑料布——风雨无阻,一目了然,在薄暮中几欲迎风招展。我瞬间被这种气魄震慑了。待那车停下,我趋步上前笑脸探寻,还顺便扫了一码抱了个西瓜。那来自中牟乡间的瓜哥十分豪爽地说,二维码这玩意儿并不稀罕,线上销售和线下支付那一套,他和老婆都掌握啦!
我的天啊!我在心里告诫自己,回去先别急着吃瓜,学习吧!要不,这个时代就把你抛弃了。
(陈 炜)
摘自《河南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