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猴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泓 徐夕雯 倪方六 字号:【

  在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中,猴排名第九,但在动物界中,猴却属于最高等的类群——哺乳纲灵长目。作为与人类的基因序列最相似的物种,自古以来猿猴便得到了人类的普遍关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都有各自的猿猴文化。猴子活泼机灵的形象更一直活跃在人类的艺术创造中。

  申猴的来头

  代表申年的生肖是人们喜爱的猴子。在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还因为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猿猴长寿而面目又似老人,加上长臂善于攀缘,因此猿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还被赋予更为神奇的色彩。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吴越春秋》中所记越女和袁公比剑术之事,当对搏三击之后,袁公飞上树梢化白猿而去。

  而中国古典小说中更为神奇的,还是小说《西游记》中那位神通广大的猴王孙悟空。他那猴首人装的有趣造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老少熟知,并被作为中国画、年画以及面塑、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创作的题材,更是活跃在戏曲舞台和电影、电视屏幕之中。

  谈起行者孙悟空那猴首人装的艺术造型,则需追溯到明代《西游记》小说成书以前,至少在隋唐时期,十二辰(十二时)中的“申”像,就已经从写实的猴子塑造为猴首人躯身穿袍服的形貌。就是由历史上唐玄奘西天取经而铺衍的故事中,出现有随行的猴行者,《西游记》也非首创,至少在五代时已经出现。甘肃敦煌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壁画,有西行求法高僧礼拜普贤菩萨的画像,在高僧身后随有驮经的白马,白马旁立有合十礼拜的猴首人身的猴行者。这些猴行者的形貌,正是后来孙悟空艺术造型的前身。

  除了猴首人身的神异造型以外,中国古代文物中更多的是写实的猿猴造型艺术品。

  为什么能入选十二生肖

  所谓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对于这十二种动物为什么能入选十二生肖,历来说法多多。

  汉族中有一种说法是,猴子能入选十二生肖是因为老虎帮的忙,猴子曾救过老虎,因此与老虎的关系不薄,老虎下山觅食时,山里的大事小事均交由猴子打理,故留下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歇后语。

  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是,十二生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创造的,当年选用哪十二种动物有分歧,只好采取“比先后”的办法,谁领先谁入选。传说牛跑在最前面,哪知老鼠跳上牛背,在牛即将到达终点时,一跃而下,巧得第一,牛屈居第二,随后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其实,“比先后”只是一种文学式的想象。

  对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古人还有一种“不足之形”的说法,流传颇广。认为,十二生肖是根据每一种动物特有的生理特征(缺陷),即所谓“亏”来选择的。

  猴与吉利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近有一场“猴子的把戏——猴年特别展”,展品都出自中国,还有蜜蜂、喜鹊、马和鹿同框“出镜”。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赏专业副教授何鸿说,在中国古代,画猴或画猿,不仅仅只是画一个动物那么简单,它的背后还藏着美好的寓意。因为“猴”与“侯”(升官封侯)同音,“猿”与“元”(状元)同音,所以猴子有加官晋爵、财源滚滚的好兆头,特别招人喜欢。

  最早,在汉代的画像砖里就有猴子的身影。而宋代,才是真正猴画兴起的朝代。那时候,“侯”是中国历代的爵位之一,人们希望升宫封侯,为表达这种美好的愿望,民间便选择了与“侯”谐音的“猴”为象征。一些以猴子为题材的吉祥画也正是为迎合这种世俗心理。比如,一只老猴背上驮一只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一只猴子爬到树上,摘取树枝上挂的一枚印章,寓意“封侯挂印”;一只大猴身上爬着5只小猴,取意“五子登科”等。

  虽然都能讨个吉利,但“猴”和“猿”还是有些不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猿画较猴画多,因为在宋朝以前的古人看来,猿好静而猴好动;猿为憨厚君子,而把猴视作油滑小人。但是“猴”通“侯”,猴子要发达,还是挡不住。

  除了猴子和猿,还有蜜蜂、喜鹊、马和白鹭等动物,都是跟猴子家族一样喻意吉祥。

  展出中的南宋《三猿得鹭图》扇页,画面上描绘的是三只猿袭击白鹭的窝巢,“三猿得鹭”谐音“三元得禄”。蜜蜂、喜鹊和鹿也是猴子的小伙伴,出现在同一画面上。

  明清以后,猴的创作迎来了高峰。展览中的清代青花瓷盘《鹊鹿蜂猴》,描绘的就是这几个动物在一起嬉戏的状态,“鹊鹿蜂猴”谐音“爵禄封侯”。

  再就是猫。何鸿说,在古代绘画中,猴与猫的组合,寓意富贵与长寿,因为“猫”与“耄”同音。

  还有马。比较常见的是猴子骑马看着飞蜂的画面,表示“马上封侯”。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都市快报》《北京晚报》《中国剪报》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