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将生姜深加工 热销网络价倍增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两年来,虽然“姜你军”的市场行情时有发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则是生姜滞销、价格下跌的消息,生姜种植的风险让不少姜农吃尽了苦头。

  在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杨河村,有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创客贾睿,她另辟蹊径,把生姜加工成姜粉、姜汁、姜茶等产品,热销网络,从而避免了生姜滞销,实现了产品升值。

  代加工生产

  生姜摇身变姜汁、姜粉

  贾睿今年24岁,2014年毕业于烟台大学,毕业后的她一直从事设计工作,工资薪水还不错。但是去年的时候,生姜的价格突然跌至一斤几毛钱,让她有了从事农业工作的想法。“2012年,我父亲承包了300多亩地,主要种植生姜。去年价格太低,家里种植的生姜出现滞销,我就想能不能把生姜深加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贾睿说。

  想法虽好,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搞设计出身的贾睿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设计产品包装、产品类型等。无法自己生产,贾睿就联系企业代加工,2015年11月,贾睿和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确定了合作关系。

  “让企业代加工生产有两个好处,一是产品咱们可以自主设计,品种多样化;二是投资少,合理利用了企业资源。”贾睿说。

  通过视频和图片,记者看到一块块洗净、削皮的鲜嫩生姜被送进投料口,经过机器压榨、过滤,新鲜的姜汁流进了一边的生产管道,然后进行100℃的高温灭菌处理后,再进行灌装。

  “像这样一瓶姜汁,它的保质期是12个月,每次炒菜滴上两三滴即可。”贾睿介绍,普通的生姜,保质期很短,利用率只在35%左右。通过榨汁,可以使姜汁的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而且更加方便、卫生、耐储存。

  贾睿介绍,姜粉的生产则比较简单,把烘干的生姜直接磨成粉,泡水喝、炒菜都可以。

  “1斤生姜,基地批发价1.8元,但榨成姜汁、磨成姜粉后,每斤就可以卖到10元,效益着实不错,市场前景也很广阔。”贾睿说。

  生姜傍上红糖、阿胶

  产品升值,社员跟着受益

  除了上面两个产品外,贾睿还自己设计了红糖姜茶和阿胶姜茶,产品在今年6月份开始进行销售。

  生姜变身茶饮后,可谓身价倍增。贾睿介绍,10个120克的条状红糖姜茶被包装成一个礼品盒,市场卖价98元,同等包装的阿胶姜茶在市场更是卖到128元一盒。

  “红糖姜茶温肺止咳,感冒了喝上一杯,效果很好;阿胶姜茶祛斑排毒,让人气色红润。自从今年六月份推出后,市场反应很好,一个月的时间就卖了530多个礼品盒,现在第二批货都已经卖没了。”贾睿说。

  贾睿说,自家的生姜基地主要从事有机种植,严格管理绝对不使用农药,从源头上确保了食品安全。

  “家里的300多亩地都流转自农户手里,并且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去年生姜价格一路走低,最低时1斤才6毛钱,合作社赔钱,社员跟着遭殃。今年开始深加工以来,合作社300余亩生姜的产量不够用了,开始以每斤超过市场价8毛钱的价格从社员处收购,增加了社员收入。”贾睿说。

  在销售上,贾睿“两条腿”走路。“一开始深加工的产品主要在网上和微信上销售,消费者反响很好。”贾睿说,今年8月份她成立了第一家实体店,产品也通过了省级食品安全认证。从网销到开实体店,贾睿有自己的打算,她希望把其他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农产品也加入到深加工行列,让农民可以放心种植。

  (张    超)

  摘自《重庆日报》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