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献县:一个农民合作社的“秸秆经”
时间: 来源:农民文摘-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在河北省献县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每年种粮产生的秸秆,为他们带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与记者谈起他们的“秸秆经”时,合作社理事长张秋江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

  让秸秆“变废为宝”

  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2008年11月成立的,目前托管经营的面积达1万多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按照1亩地产生1.5吨秸秆计算,1年下来就有1.5万吨的秸秆。按照过去的做法,基本是一烧了之。”张秋江告诉记者,后来政府不让焚烧秸秆,只能另外想办法。机缘巧合,他在一个生物菌推广会上认识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朱宝成,朱宝成根据合作社的实际,以及增加经济效益的需求,帮助出了个主意,把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秸秆,切碎贮存起来,卖给养殖场做饲料,这样一来,养殖场有了无公害饲料,合作社也增加了经济收益。

  据张秋江介绍,青贮秸秆的加工过程非常简单。在收玉米的过程中,收割机会将玉米秸秆与玉米分离开,然后把秸秆打成碎末,用打包膜直接打包储存起来,秸秆会在打包膜内进行发酵。

  在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院里靠墙的一侧,上百包用绿色塑料膜打包好的青贮玉米秸秆上下各一包,两个为一组,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这些秸秆将被送往内蒙古一些肉牛场作为饲料,那边需要大量的青贮玉米,我们的销路不是问题。”张秋江说。

  据了解,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加工的青贮玉米秸秆,是青贮饲料的一种,把含水量较高的青绿饲料切碎后,用打包膜包裹,使其在密闭的环境中发酵,从而抑制杂菌的繁殖。这种饲料鲜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饲养牛羊等优良的饲料。

  在我国北方,秋冬季节经常会出现饲料缺乏的现象,尤其是缺少新鲜的草料,许多养殖户只能用储存的干草饲养喂养,可以说是无奈之举,因为干草料不仅适口性差,其营养成分也大不如青草料。而青贮饲料新鲜、含水分多、营养丰富,而且方便储存,这就解决了冬季草料匮乏的困境,同时保证了冬季饲料的营养价值。

  青贮饲料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张秋江介绍说,青贮玉米秸秆一吨加工费大概20元,运费70元左右,刨去加工费和运费,一吨青贮玉米秸秆可以赚200多元。除去一些比较分散、地势不便于收割的土地,60%的农户愿意把秸秆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这些秸秆集中起来,加工成青贮饲料,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秸秆利用综合效益显现

  让张秋江没想到的是,秸秆利用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近些年政府鼓励秸秆回收,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种粮农民耕地少,相应地产生的秸秆也非常少,如果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用在秸秆加工、运输上,对只有几亩地的农民来说根本不划算。由于农民的秸秆少,加工企业收购秸秆的积极性也不高。”张秋江对记者说,种粮大户则不一样,集中连片、大规模的田地,方便秸秆机械化收割、加工、打包、运输。同时,集约化的管理和销售,缩减了每吨秸秆加工和运输的成本,种粮大户刨去加工费、运费,仍然有盈利的空间。因此,种粮大户把秸秆做成青贮饲料的积极性更高。为此,张秋江所在的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既增加了粮食产量,也大规模回收秸秆,并加工成青贮饲料卖给养殖场。

  张秋江介绍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了,田地荒废逐渐成为一个问题。于是,合作社就把农民有转让意愿的土地流转过来,帮农民种地。农忙时节,农民仍然可以在外务工赚钱,合作社的专业种粮户会尽心尽力把田种好,根据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的协议,保证每亩田地的粮食产量,直接与合作社种粮者收入挂钩,其积极性自然很高。到了收获季节,农民打工没有耽误,田里的庄稼也没荒废,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可以收获有保证的粮食,可谓一举三得。

  据了解,目前秋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0000亩,其中有4800亩土地是全托管方式,剩下的是半托管。全托管的农民只要每年缴纳每亩120元的水费和480元的托管费,合作社就派出专业的人员种植庄稼,保证农民每亩地的收成。对合作社而言,可以就近收购秸秆,就近加工成青贮饲料,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除了直接经济效益外,秸秆饲料化利用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起了循环经济的文章。”张秋江说,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农民,只要愿意把秸秆交给合作社统一加工,合作社就将给其农田使用有机肥作为回报。这些有机肥来自合作社合作的肉牛场,合作社把青贮秸秆饲料卖给肉牛场,肉牛吃青贮饲料所产生的粪便重新作为肥料撒到田里,通过“过腹还田”,秸秆不仅是肉牛嘴里的饲料,也成为有机肥的来源之一,不仅保证了土地的肥力,使粮食产量有了基本保证,还保证了食品安全,防止过度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的板结。(丁    楠)

  摘自《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