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狂人”万平: 别忘治理心灵的沙化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崔丽文 字号:【

  新合屯,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同发乡,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也曾一度寸草不生、黄沙弥漫。15年来,“治沙狂人”万平和家人、乡亲、还有3600多名志愿者一起,把这里1500亩沙地变回了绿洲,也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

  90多岁的老父亲给了他第一笔捐助

  1999年,万平回到曾度过6年插队生活的通榆。令他伤心的是:几十年过去,新合屯西边一米多高的流动沙丘已翻滚到乡亲们房后。2000年6月,47岁的万平毅然辞掉了长山热电厂环保工程师的工作,带着自己的全部资金共30多万元来到全县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新合屯,和县里签订了1500亩沙地的25年承包合同。

  把“科尔沁沙地万平生态示范区”的牌子插进满目苍凉的沙地,万平用木杆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治沙开始了。来看他的妻子白丽华看到万平手上、脚上的血泡和深深凹陷进去的指甲,第二天就回城办好退休手续。“虽然不知道万平最终会把这片沙丘地改变成什么样,但我要陪在他身边。”

  沙地高低起伏,沿5500多米长的围栏走一圈就要一个多小时。栽树种草、铺设灌溉滴管、防范散放的牛羊、与前来打猎的牧民交涉……万平身心交瘁,着急上火。90多岁的老父亲给了他第一笔捐助,说:“他走的是正道,我支持。”2006年,住在宁波的女儿女婿辞去教师工作,带着刚满1岁的孩子,来到父母身边,开始全职帮助父亲治沙。

  “如果没有万平,屯子早就被沙子埋了。”生态环境的改变让村民们对万平这“治沙狂人”由调侃到心服口服,渐渐地,很多乡亲到示范区帮着挖坑、栽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至今日,示范区内植被覆盖率已达100%,植物种类百种以上,动物更有数十种之多,流动沙丘已经固定。

  沙地上也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筐熬一锅”是当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万平想:没有经济收益、生存保障,百姓不会放弃原有广种薄收的耕种模式。“只能用小块土地上的高效益,来解放更多沙地恢复植被。”只要有时间,万平就走村串户,讲荒漠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讲示范区里的植物动物,讲如何治沙致富,摆脱人与自然争资源的状况。

  “同发同发十年九旱,老万老万干赔不赚。”他领农民种过绿豆、香菇,由于品种、资金等原因,均告失败。考察好的葡萄种植又因为风力发电项目被迫中止。

  “我认准的事,一定要做下去!”万平不服输。2013年开始,他让乡亲们试种绿色玉米,用绿色玉米在示范区喂养草原生态鸡,并有偿有序放牧牛羊。现在每只生态鸡能卖到80元,放牧牛羊也让屯子有了集体收入,万平的底气更足了。

  治理心灵的沙化更为重要

  “治理土地的沙化,其实更是在治理人类心灵的沙化。因为环境是人破坏的,如果不治理好人类心灵的沙化,土地的沙化永远也治理不好。”万平常说。

  从2003年9月起,万平志愿担任同发乡中学环保教师,在初一年级开设环境教育课,自己编写环保教材,规划教学方案。他领着孩子们去看土地如何被黄沙掩埋,看牛羊践踏啃噬的草甸如何一片片消失……这些孩子的“毕业证”很特别,是他们交给万老师的一份保证书或一篇小作文,用稚嫩的笔迹书写着他们的触动和决心。

  万平父女还注册成立了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这是吉林省第一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全国的36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陆续来到这里,200余所高校先后确定示范区为志愿服务、生态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志愿者“走进来”,万平也应约“走出去”,到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小学讲述环保体会。

  现在,万平正带着乡亲们,在示范区周围流转新的沙地做第二块科尔沁生态示范区。

  “有生之年,再做出40个示范区,同时带动几代人治沙,那时,科尔沁沙地将变回茫茫草原,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绝美风光。”62岁的万平,讲起话来依然是多年在沙地养成的高嗓门,“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摘自《农民日报》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