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4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农业展望大会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以下简称《展望报告》)正式发布。《展望报告》围绕20种(类)主要农产品,总结回顾了2024年市场形势,对这些农产品未来10年尤其是2025年、2029年和2034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所主办的中国农业展望大会至今已举办12届。12年来,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总共发布12份《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对当年主要农产品产量预测的平均准确率为97.3%,长期(10年)预测准确率为88.3%(目前已有2014年和2015年),充分发挥了信息引导生产、稳定预期、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
生产端:供给保障能力量质全方位提升,更加注重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回顾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7.06亿吨)。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全年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14亿亩,产量3979万吨。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肉类生产总体稳定,全年肉类产量9770万吨。禽蛋、水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牛奶产量有所下降。蔬菜水果供给充裕,蔬菜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水果量足质优。
《展望报告》预测,2025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持续增强。随着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及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粮食播种面积17.87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单产继续提高至397千克/亩,总产量达7.09亿吨。油菜籽、花生和棉花产量继续增加。受糖料蔗与甜菜种植面积小幅下降影响,食糖产量预计比上年减少;受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升与生猪养殖效率提高等影响,猪肉产量小幅增长;受养殖效益下降影响,牛肉、羊肉和奶业生产进入优化调整期。渔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预计水产品产量达7442万吨。蔬菜、水果市场供应充裕。
随着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预计2034年稳定在17.90亿亩(1.19亿公顷),其中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稻谷、玉米面积减少,大豆面积保持增长趋势。
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及高产优质抗逆的粮食新品种加快培育推广支持下,农业生产力将实现突破性跃升。未来10年,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达到421千克/亩(6311千克/公顷)。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4年将达到7.53亿吨。蔬菜和水果产量持续增长,肉类产量总体呈稳中有增态势,奶类产量在调整优化后保持增长趋势,水产品产量持续小幅增长。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将成为常态,但产需平衡压力有所缓解,粮食自给率预计提高至90.5%。
展望期内,畜禽、水产品将更加丰富,奶制品将成为畜牧业增长最快的品种,这主要得益于引进先进养殖技术、设备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持续提升,单产水平持续提高。畜牧业稳定发展,充分满足居民对肉蛋奶等制品的多样化和健康品质需求。
消费端:
升级趋势延续,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持续攀升
回顾2024年,农产品消费总体呈现降级,动物性产品消费增长趋缓。全国粮食消费量8.23亿吨。猪肉、羊肉消费量有所下降;禽肉、牛肉、禽蛋、水产品消费量保持增长;蔬菜、水果消费稳中有增。
《展望报告》预测,2025年农产品消费缓慢增长,健康化、多元化消费趋势更加明显。粮食消费小幅增长,禽肉、水产品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牛羊肉、奶类消费需求有所减弱。
随着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深化,高品质、健康化、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农产品消费趋势日益明显。未来10年,粮食消费需求受工业消费拉动总体稳中略增,工业消费小幅上涨,食用消费与饲用消费稳中有降。肉类消费总体保持增长,其中,猪肉消费小幅下降,禽肉消费持续增加,牛肉、羊肉消费逐步转强。蔬菜、水果消费继续小幅增长,奶类、水产品消费增长相对较快。
未来10年,随着中国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水平提升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口感、营养及文化特色等方面将有更高追求,将更倾向于食物的多元化与膳食的均衡性,农产品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展望期内,大部分农产品消费增速明显小于前10年的消费增速(奶制品除外)。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居民营养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贸易端:
结构持续优化,进口来源更趋多元化
回顾2024年,大宗农产品进口总量下降,传统出口优势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2024年粮食进口15753万吨,其中玉米、小麦进口均比上年减少,但大豆进口10503万吨,比上年增长6.5%。食用植物油、肉类均比上年减少。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出口保持增长态势。
《展望报告》预测,随着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同性不断增强,在国内产量增加、消费增速放缓等条件下,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呈减少趋势,预计2025年粮食进口1.38亿吨。具有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水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未来10年,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农产品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粮食贸易规模虽仍维持高位,但进口总体呈回落趋势,预计2034年粮食进口1.13亿吨,其中小麦、玉米、大豆进口将从近年高位分别回落至410万吨、520万吨、7903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乳制品进口增速趋缓,水产品出口趋于稳定。
未来10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升级,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中国农产品贸易将在全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农业将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展望期内,农产品进出口趋于多元化,贸易新格局逐步形成。
价格走势:
总体稳中趋涨,市场调控机制更趋成熟
回顾2024年,三大主粮价格稳中有降,稻谷价格持平,小麦、玉米价格有所下跌;受大豆供应总体宽松影响,国产大豆价格整体下行。三大主要食用植物油价格下跌,棕榈油价格上涨;棉花价格受供强需弱影响震荡下行,食糖价格因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叠加进口价跌量增总体下跌。肉蛋奶价格总体以偏弱运行为主,猪肉价格有所上涨,牛肉、羊肉价格受进口冲击和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影响持续下跌,鸡蛋、牛奶价格因市场供需宽松总体下行。蔬菜价格高位运行,季节波动明显;水果价格有所下跌,季节波动较为平缓。
《展望报告》预测,受国内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及提振消费多措并举影响,预计2025年稻谷、大豆价格总体平稳运行,小麦价格稳中略涨,玉米价格稳步回升。食用植物油价格整体平稳,棉花价格受国内市场供给增加、国际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影响维持低位运行;食糖价格因低价糖进口影响震荡下行。预计猪肉价格在26〜27元/千克区间,牛羊肉价格因存栏减少产能下降有望止跌回稳,牛奶价格随着奶牛存栏持续适应性回调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蔬菜、水果价格以季节性波动为主。
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定价机制将持续优化与升级。借助收储策略、生产结构调整、上市时机的精确调控,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保障中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展望期内,成本上升将成为驱动农产品价格上涨长期因素,尽管部分农产品价格仍将与国际市场保持相对独立,但国内外市场价格的相互依存度将不断提升。
随着粮食收储体系与价格机制日益健全,稻谷、小麦、玉米等关键粮食作物价格预计将温和上涨,整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同时,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及食糖等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将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联动,受到汇率波动、国际能源价格及地缘政治局势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肉类、蔬菜、水果、蛋类、乳制品及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价格总体趋势为上涨,尽管周期性波动与突发事件的影响依旧存在,但地域差异、品种差异及品质差异对价格的影响将更显著,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现象预计将显著减少。展望期内,农产品价格趋于合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更加平衡。
《展望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的韧性与潜力,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与未来,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