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场形势回顾
棉花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产量明显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棉花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总体适宜,单产144.8千克/亩,增长7.8%,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棉花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消费需求有所恢复,但总体有限。2024年,棉花消费量为769万吨,增长2.0%。在国家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新业态新模式引领的新型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等因素支撑下,纺织品服装内销总体稳定,但受消费意愿不足、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出口方面,在国际市场需求复苏偏弱,地区冲突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叠加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展现较强韧性,全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0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进口大幅增加。受国内外棉价格持续倒挂等综合因素影响,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全年进口棉花261.8万吨,比上年增长33.8%。棉花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分别占中国棉花进口量的42.1%和33.5%,巴西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棉花进口来源国。价格震荡下行。2024年国内棉花(3128B级)均价为每吨15988元,较上年降4.4%。2024年4月以来,国内棉花(3128B级)月均价始终高于1%关税下进口棉(FC Index M)折到岸价,价格持续倒挂,价差从4月份的每吨850元扩大至7月份的1526元,为年内最大价差。9月份以后,国内外棉价差较前期有所收窄,12月国内棉花(3128B级)月均价比1%关税下折到岸价每吨高948元。
未来10年展望
棉花产量波动略增。预计2025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增长2.4%;2029年613万吨,2034年623万吨,年均增长0.5%。展望期内,受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持续上升、水土资源条件约束趋紧、植棉比较效益低等多重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波动略降,单产稳步提升,棉花生产适应纺织转型升级需要,品质持续改善。棉花消费量呈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中国棉花消费量750万吨,比上年减少2.5%;2029年738万吨,2034年733万吨,年均降幅0.4%。展望期内,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以及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等多重因素交织,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严峻挑战,棉花消费量呈现下滑趋势。棉花贸易维持净进口格局,进口总量呈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棉花进口量210万吨,比上年减少19.8%;2029年154万吨,2034年为134万吨,年均下降4.7%。2025年,中国政府针对美国多次加征关税手段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短期内自美进口棉花可能明显减少,但可通过其他国家补足缺口。中国将继续拓展亚洲、非洲等国家的棉花进口渠道,以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棉花进口将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棉花进口依然以高品质棉花为主。
不确定性分析
气候因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棉花作为生长周期较长的大田作物,新疆棉花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主产区棉花生长关键期若遭受不利气候条件,将对中国棉花供应和市场稳定产生影响。化纤替代和消费者偏好因素。展望期内,中国化纤工业新成果新技术可能不断涌现,非棉纤维凭借其低成本优势和日益增强的功能化特性,替代棉花的趋势将愈发明显。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舒适及功能性服饰需求的日益增长,化纤产品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缩棉花的消费空间。国际贸易环境因素。棉花产业“两头在外”,即大量进口棉花并出口纺织品服装,国际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将是影响中国棉花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向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中美新一轮经贸摩擦的走向将对我国棉花和纺织品服装发展带来明显影响。上述因素将对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和价格稳定性带来深远影响,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