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也是重要的贸易顺差农产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中国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种植面积及产量稳中有增,品种丰富,质量安全可靠,消费结构调优,长期保持净出口和贸易顺差。
2024年,蔬菜供需基本平衡,产量82292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商品产量62693万吨,比上年增长0.5%;消费量61230万吨,比上年增长1.8%;出口量1497万吨,进口量4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2.9%;价格处近5年偏高水平,批发均价5.20元/千克,较上年上涨2.4%。
未来10年,蔬菜种子种苗、设施装备、冷链物流体系、信息技术等发展将成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保持高位态势。未来10年,蔬菜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3.5亿亩(2333万公顷)左右,蔬菜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产量趋稳、增速放缓,商品率提高。设施蔬菜面积保持增长,蔬菜新增在田面积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蔬菜产量83110万吨,比上年微涨0.1%,2029年产量将达83515万吨,比基期增长1.9%,2034年产量83875万吨,比基期增长2.3%。未来10年年均增速放缓,约0.2%,商品率由2025年的75.7%逐渐增至2034年的76.9%。
蔬菜消费平稳增长。未来10年,健康膳食趋势明显,推动高品质蔬菜消费增长。即食食品需求上升,拉动即食蔬菜和易加工品类消费,特色蔬菜需求增加。预计2025年达61319万吨,比上年增长0.1%。鲜食消费比例从2025年的44.2%增至2034年的45.0%,加工消费比例提高,损耗下降。预计2029年消费量达61737万吨,2034年达62145万吨,年均增长0.3%。冷链运输比例提高,进一步降低损耗。
蔬菜贸易保持“大出小进”的顺差格局。出口方面,受种植成本、气候资源优势等因素影响,蔬菜出口保持较高份额,大蒜、蘑菇、番茄等优势品种集中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盟和欧盟等仍为主要出口市场。预计2025年出口量1512万吨,2029年1644万吨,2034年1724万吨,年均增长2.6%。进口方面,规模较小,主要用于加工,干辣椒等为主要品类,印度、越南等为主要来源地;种子进口保持一定规模,主要来自泰国、丹麦、智利、日本等。预计2025年进口量41万吨,2029年51万吨,2034年57万吨,年均增长4.7%。
蔬菜价格波动上涨。短期看,蔬菜价格存在“大小年”现象,2025年蔬菜价格预计4.80〜5.00元/千克,较上年小幅回落。长期看,蔬菜价格呈波动上涨趋势,受成本上升及消费升级推动,同时随着城乡居民对健康膳食和高品质蔬菜需求增强,优质、特色蔬菜价格将有上行空间,品牌化、绿色化、加工化趋势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风险挑战:自然灾害与贸易壁垒。极端天气仍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2024年夏季灾害导致的阶段性供给紧张已敲响警钟。此外,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技术性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冲击出口优势。专家建议加强灾害预警体系、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同时推进国内标准化生产以应对国际合规要求。
展望未来,中国蔬菜产业正从“量增”转向“质升”,在保障“菜篮子”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巩固全球竞争优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这一民生基础产业有望在稳供给、促增收、拓外贸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