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核桃:绿洲深处有金果
时间:2025-04-23 15:19:04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唐堪东 马甲兵 王珏 字号:【

  中国产核桃的地方有很多,而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核桃以果实大、壳薄易剥、出仁率高、味香甘甜、油脂丰富、无苦涩味等特点,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叶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荒漠地带,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对根系发达、怕涝、喜光、喜透气的核桃树而言,这里是绝佳的生长地。

  雄伟的昆仑山、柔情的叶尔羌河护佑滋养着古老叶城,其建城史可以追溯到2100年前,而当地培植、生产核桃的历史也几乎同步,孕育出了悠久厚重、丰富多彩的核桃文化。作为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叶城是目前新疆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2023年6月,新疆叶城核桃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叶城核桃”品牌建设又添了一张沉甸甸的文化名片。

  七仙传说 种源传承

  相传,核桃传入西域后最早生长在昆仑山,是西王母的圣果,“核桃七仙”便是圣果的化身。在叶城县西南的河园镇,发现了喀什地区目前最古老的核桃树群,其中恰好有树龄超过千年的7株古树。于是,人们便将之称为“核桃七仙”,分别命名“福、禄、寿、喜、安、康、和”,并作为名木古树资源加以保护。核桃王“福树”“禄树”寓意福禄无疆,“寿树”“康树”祈愿健康长寿,“安树”“喜树”象征安定团结、喜迎宾客,而“和树”则有着“天地人和”“和和美美”之意。

  至今,古老的核桃树群仍然枝繁叶茂、苍劲挺拔,以形状奇特、气势雄伟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古树,是见证叶城各族先民勤劳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树,也是兼具丰厚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核桃是胡桃科胡桃属的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适合种植于旷野。古树作为考证叶城核桃栽培历史、研究地方种质的重要资源,将其保护传承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叶城县积极制定核桃古树保护办法,组建核桃古树保护与发展协会,开展核桃古树资源调研,建立古树身份档案,实时监测古树生长情况。

  核桃熟了 文化活了

  “核桃大树古风悠,虬干苍皮绿叶稠。”核桃仁油润香美,在古代十分珍贵,仅用于皇家贡品,被称为“万岁子”。核桃仁含有钙、铁、磷、锌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可生食亦可榨油食用。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因核桃一次栽培、百年收益,又有“百年庄稼”“长寿果”之称,老百姓常以它作为婚姻和爱情的象征。

  每年8月,叶城核桃陆续进入成熟期,果园里一片忙碌的身影。待到9月中旬,叶城便开始举办欢庆丰收的核桃节、采摘节以及“核桃熟了”系列文化节。期间,核桃高产状元评定、核桃第一杆拍卖、非遗歌舞和民俗展演等颇具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总会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核桃博物馆、核桃七仙园、生态观光园、养生文化衍生品……小小核桃果,彰显着叶城的亮丽风采。在“文化润疆”大背景下,这些形象生动、特色鲜明的展示,深化了叶城核桃文化的内涵,也引导着当地各族同胞感恩幸福生活、厚植爱国情怀。如今,素有“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美誉的叶城,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核桃文化融入其中,积极推进核桃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核桃成为叶城文旅的一大特色亮点。

  致富金果 情谊硕果

  在叶城,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核桃,20个乡镇遍植核桃树,当地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各族群众人均拥有核桃林1.5亩,超过35万人从事核桃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包装、电商等相关工作,年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核桃产业的收入超过4500元,占年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毫无疑问,核桃已成为叶城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金果果”。

  铁提乡巴什托普贝格村的马富军是核桃种植大户。从10多年前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土专家”“田秀才”,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林果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指导。在全县核桃提质增效工程的带动下,他家核桃从最早的土核桃变成了广受市场青睐的优质品种。“500多亩核桃园一年比一年收成好,每亩产量达到320公斤左右,年收入超过70万元。”马富军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这些年来,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叶城县按照“稳定面积、提质增效”思路,坚持走精品、高产等高质量发展之路,邀请技术指导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培训,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核桃管理实用性技术,以科学合理的管护保障核桃品质。

  目前,叶城县已形成集约丰产标准化建园发展模式,基本完成良种嫁接改造、果园疏密、低质低效林果质量提升和水肥科学化管理等建设任务,仅2024年便实施完成核桃提质增效近2万户超13万亩,核桃产业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以来,叶城县联合新疆大学成立核桃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构建以智能装备、智慧林果为基本支撑的现代核桃产业链,解决制约叶城核桃品质和产量的关键问题,架起“产、学、研”一体化的桥梁,有力推动了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此外,还大力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农业科技特派员)主题培训,增进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往来互动。

  除了核桃提质增效,随着上海等地对口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叶城县的核桃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当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援疆企业,专做核桃深加工,研发生产核桃乳、核桃油、核桃分心木养神茶、核桃壳活性炭等20多种产品,还与2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设立40多家乡村生产车间,年收购核桃4万吨以上,带动1.5万余名种植户增收,帮助各族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村民们纷纷从果农变工人,投身核桃脱皮清洗、烘干晾晒、分选分级等初加工领域,为龙头企业做配套服务。2022年,吐古其乡的拜什盖买村核桃林果专业合作社传出好消息——第一个外贸订单成功交易,1000多吨本土优质核桃销往了俄罗斯。

  新疆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就位于叶城县的恰尔巴格镇。曾经,受限于基础设施条件,市场里交易的核桃大多是不分规格的通货,售价上不去。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以此为突破口,搭建核桃收购、仓储、交易、销售等完整链条,并进一步打造特色核桃产业发展区,讲好核桃文化故事,提升叶城核桃附加值,推动了当地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名特优品 产业振兴

  “背着核桃、赶着牛羊奔小康”“十万亩、百万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叶城县充分认识到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核桃做文章、下功夫。近年来,叶城县进一步做大做优核桃产业,提出“农、林、畜三分天下有其一”,大力推行核桃在田间建园式发展,并推广优良品种嫁接改造,核桃面积发展到64.2万亩,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叶城核桃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品牌化营销”格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早在2008年,叶城核桃就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曾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核桃大会银奖、第二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金奖,2018年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于2020年12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4年,叶城县林果业面积82.03万亩,其中核桃面积64.2万亩,总产量14.73万吨(干核桃),核桃生产基地成功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期名录,果品远销国内外。

  核桃浑身都是宝,其根、茎、叶、果实各有用途。核桃树干木质坚韧、细致、纹理直,可供建筑和雕刻用,是很好的硬木材料。2019年,喀什鑫淼木业有限公司在叶城县正式投产,以核桃树枝这种“不成材的木材”为原料生产密度板。目前,公司一年可利用剪枝后废弃的核桃树枝条近20万吨,按照每吨250元的价格收购计算,相当于为果农带来了5000万元收益。

  过去,核桃青皮大多被丢弃,最多作为肥料使用。但事实上,青皮在古代就是黑色染料的原料之一。近年来,通过新疆宝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发,将青皮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的单宁酸粉末被广泛应用于皮革鞣制、染色等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叶城县通过充分挖掘核桃及核桃树的资源,实现了从枝条、青皮到果壳、果仁的全利用,激发释放出林果产业的深层活力,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非凡创造力,也促进了叶城核桃栽培系统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形成了“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辐射带动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了“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模式。同时,持续推动企业核桃机械加工一体化建设,实现脱青皮、水洗、烘干、分选、剥壳脱衣等环节“一条龙”标准化生产,并与来伊份、光明食品集团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树核桃,玉叶金果;入口香甜,回味悠长。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