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人参 白山松水出良参
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畔的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有着1500多年的人参采挖史、460多年的栽培史,还有亚洲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
抚松的气候、土壤极适合人参的生长。原始森林形成的腐殖质土层养料充足,松散适度,利于植根保墒;玄武岩形成的白浆土和灰棕壤构成的底壤不渗漏,确保了水分充足。正是这些独特的条件,孕育了汲天地之灵气和精华的百草之王——人参。
近年来,抚松县突出抓好良种培育、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提升、精心打造品牌、引领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市场建设。全县有4.5万人投身人参产业,域内人参留存面积 720公顷,产量3496吨,产值2.22亿元;林下参留存面积1.4万公顷。迄今,已有25户企业的182种产品加入“抚松人参”品牌,审定29个“抚松人参”品牌原料基地,占地2951 亩。
目前,抚松县已形成人参种植、加工、研发全产业链,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抚松县人参产业不断创新产品形式,推出了人参饮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五大系列600多种产品,将人参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桓仁山参 天时地利成就一支参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南麓余脉,森林覆盖率78.94%,提供了林下参生长的绝佳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已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已达到几十亿元,林下山参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
与栽培参不同,林下参至少需要15年才能成熟,中间要经历风霜雨雪、野生动物破坏等各种挑战,长成的几率百里挑一。与此同时,严苛的生长环境也让有更好的品质和药用价值的桓仁林下参备受推崇。
在桓仁,当地通过发展林下参产业,推动企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重塑经济发展格局。当地有300多家企业和2000多个经营主体参与林下参相关产业,全县23万人口中有近一半人直接或间接从中受益。随着当地林下参产业的繁荣,出口市场已扩展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品牌推广,桓仁林下参产业的价值稳步提升,年产值已超过30亿元。如今,桓仁县正在探索通过林下参产业与旅游业结合来实现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