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西洋参 “舶来品”成“金疙瘩”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又名花旗参,是一种补而不燥、老少皆宜的高级保健品。20世纪80年代初,西洋参在国内十分稀缺,主要依赖进口。当时,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作为山东省医药局的生产基地,引进了8粒西洋参种子,在村子南面的双顶山进行林下试种。试种成功后,西洋参便在文登扎下了根,并逐步由林下种植发展到农田种植。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文登西洋参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年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成为全国西洋参主产区。为了提高西洋参的产量和品质,文登区大力推广西洋参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同时,文登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西洋参的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
目前,文登区已经拥有西洋参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如今,文登西洋参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文登农民增收的“致富参”。文登西洋参产业也在积极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雁荡山铁皮石斛 浙味“仙草”一方仙山孕一棵仙草。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历史悠久,其采集种养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据史料记载,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麓的雁荡、大荆、仙溪、龙西、淡溪等乡镇,从事铁皮石斛的采集、枫斗加工生产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乐清是全国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规模、产品初加工规模最大的基地,是铁皮石斛道地产区,占浙江全省中药材新“浙八味”产值近三分之二。为进一步扩大雁荡山铁皮石斛品牌影响力,形成“提升一产、主攻二产、拓展三产”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乐清围绕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全产业链目标,优化产业地图,积极打造集铁皮石斛农业种植、研发加工、智慧健康、乡村休闲旅游、未来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雁荡山铁皮石斛健康特色小镇,科学谋划铁皮石斛种子种苗园、科技孵化园,建设精深加工园等雁荡山铁皮石斛功能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石斛交易市场、石斛一条街。
目前,乐清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且涌现出多个铁皮石斛专业镇、专业村,各类铁皮石斛种植、加工、销售市场主体共计1300多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