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产品的产地来源是哪里?是否附有承诺达标合格证和产品检测报告?是否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2024年底,江苏省镇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及属地相关执法部门对润州区马路市场的“两鱼”(鲫鱼、鳊鱼)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行动,现场检查水产品经营者2家,抽样2批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而这仅仅是镇江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的一个缩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国计民生。镇江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合、协同发力,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提升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格局。
高位推动
健全联合监管责任网
2024年,镇江市多次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结合地方实际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任务进行细化部署,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推进。
一次次聚焦“安全”的重要会议,体现了镇江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民生“突出位置”的态度和决心。
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镇江市委农办先后印发《镇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责任分工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通知》,镇江市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工作专班,明确镇江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和交通等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工作专班月度例会机制。
政策引领,机制完善,镇江市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路线更加清晰。
“全市各地以水产经纪人为重点,宣贯承诺达标合格证规定。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农批市场开办者召开集中责任约谈会议,明确17项重点目标任务和入场查验、索证索票、场内抽检等要求。”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压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卡。
摸排建档
确保联合监管不漏网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精准监管,精细检查,就需要分环节、分行业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强化重点主体日常监管。
“我们以镇(街道)为单位,对全市范围内种养主体进行建档立卡、动态更新。同时,聚焦重点品种,推动全市51家豇豆种植户、195家‘两鱼’养殖户和24家水产用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上图入库,加密巡查检查和抽样检测。”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镇江市共开展检查2.7万余家次、快检超20万批次,开展定量抽检4318批次,其中监督抽检730批次,出动执法人员约8万次,检查生产基地1045家、投入品经营场所498家,下发责任整改通知书23份,问题产品均依法处置,从源头上写好“安全”文章。
在流通环节,镇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体系围绕主体类型、主营产品、年交易量、运输车辆和主销地区等对收储运主体开展摸底排查,并依托江苏省追溯平台进行建档立卡、入网监管。截至2024年底,已摸排收储运主体29个,其中水产品收储运主体15个。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市市场监管部门还组织对全市农批市场、农贸市场进行全覆盖专项检查,严查市场开办方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制度上墙、入场查验、索证索票、快检工作开展等落实情况。同时,镇江市强化市场环节重点品种定量抽检,2024年8月起对全市农批、农贸市场抽检全覆盖,监督抽检371批次,场内快检1.5万余批次。
部门协同
织密联合监管一张网
早在2024年8月,镇江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就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凌晨”水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而类似这样的联合检查,已成为镇江市部门密切合作推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
据了解,2024年以来,镇江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镇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方案》《镇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以水产“两鱼”为重点,对运输车辆和场内摊贩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抽检。2024年8月至年底,镇江市开展联合执法29次,出动人员184人次,检查水产运输车辆45辆,水产经营户110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份。
在加快推进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衔接方面,镇江市督促所有农批市场在入口处醒目位置张贴《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查验要求的通知》,并向所有在营农批农贸市场经营户发放《关于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通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告知书》等3800余份,对无法提供可溯源凭证的食用农产品禁止入市销售,无法提供产品质量合格凭证或者承诺达标合格证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市场倒逼作用逐步显现。
“镇江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定期互通农产品风险监测情况和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风险问题,近期协作溯源处置不合格样品36批次。”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市相关部门先后联合召开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题会商会、全市重点水产品专项整治推进会等,总结分析风险问题,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质量安全信息共享机制运行顺畅,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网络已经织就。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