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在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他所在的耿店新村为村里的蔬菜产品注册了“棚二代”品牌,借助品牌效应,产品知名度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并且实现了质量安全可追溯。
日常工作中,耿遵珠通过广泛调研、走访群众,发现当前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民的品牌意识淡薄,生产观念陈旧,既没有独立打造品牌的能力,也没有建设品牌的意识,导致部分农产品长期处于“无品牌、无标识、无包装”的“三无”状态,严重制约产业升级。二是多数中小型农业企业仍停留在“代工生产”或“贴牌销售”的初级阶段,没有成熟的品牌运作模式,缺乏系统的品牌战略规划和市场推广,导致品牌建设停滞不前。三是农产品品牌化涉及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然而,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这类人才,难以满足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需求。四是品牌推广渠道有限。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冷链覆盖率低,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直接推高流通成本。同时,农民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营销手段,过度依赖传统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入驻率低。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受到制约,难以有效地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食品安全问题存在隐患。部分农民和农业企业在种植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和短期利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和添加剂,影响了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品牌的声誉将受到严重打击,甚至难以恢复。
对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耿遵珠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提升农民与农业企业的品牌认知,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借助政府、行业协会和高校等多方力量,增强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品牌意识。
二是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帮助扶持中小型农企明确品牌定位、市场推广、战略规划等核心要素,鼓励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运营。
三是出台更多扶持政策,特别是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品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激励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
四是打通物流与数字双通道,激活品牌推广动能。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的数字化建设,提高农村电商扶持力度,拓宽销售渠道。
五是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种植、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提升检测技术和能力,确保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可靠,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