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紧紧围绕保障食品安全任务目标,以“石监码”为抓手,高标准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通过数字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建设,搭建了集高效监管、食品追溯、抽检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监管体系,全链条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吃得安心,“码”上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协同发力
日前,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论海根走进石家庄华润万象城餐饮区一家门店进行例行检查。
对照“餐饮服务监督检查要点”所列的项目逐一检查后,论海根并没有像过去那样手写检查单,而是掏出手机对准店内的“石监码”轻轻一扫,通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将67项检查结果实时上传“云端”。
“过去手写检查单,对于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样的信息,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没办法实时共享。”论海根说,自打有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不仅监督执法效率和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监管人员还能对企业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有效提高了监管效能。
“未发现违法违规情况”“共检查67项内容,发现问题0项”……当天下午,笔者在这家门店扫描“石监码”,点击页面下方的“监督检查”一栏,不仅查到了上午的监管记录,就连近两年来执法人员上门抽检的记录也都清晰可见。
“企业是否受过行政处罚、有过哪些举报投诉、有没有列入异常……全都能查到。这些信息能为消费者提供参考,让群众放心消费。”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信息中心主任宋桥说,这个“石监码”就好比是监管部门为企业制作的一幅“数字画像”,它整合了企业的各类信用信息,有助于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水平,加大信息透明度,提升监管与服务效能。
除了方便消费者,“石监码”还能让企业从中受益。“一方面,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扫码就能查看企业的登记信息;另一方面,经营者还能通过它查询各类惠企政策,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宋桥介绍。
当前,“石监码”在全市连锁超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等区域的总体赋码率、亮码率达100%。
买得放心,全程追溯与智能抽检同步开展
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如何让老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近年来,石家庄搭建了食品追溯平台,重点围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3个环节,对乳粉、肉制品、乳制品等17类重点食品以及食用农产品、冷链食品实行全过程追溯。
笔者在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通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登录食品追溯系统模块,随机选定一家大型超市,点击任一食品名称,该产品的商品产地、供应商、质检报告等信息一目了然。
全程追溯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聚焦构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体系,石家庄市针对企业信息录入工作占用人力过多等问题,将食品追溯系统与企业进销存系统对接,提升食品追溯链条的运行水平。
同时,该市还结合实际,研发基础应用、食品追溯、农产品追溯、冷链追溯、统计分析、风险预警和可视化等7个子系统,为日常监管提供风险监测、隐患排查、靶向监管等数据支撑,为公众消费提供质量查证、产品追溯信息参考。
目前,石家庄在河北省率先将追溯系统全部覆盖至大型连锁超市和零售市场,127家超市、市场入网食品追溯系统,全市入网食品追溯系统企业达1万多家。同时,全市已开具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4万多张,建立电子追溯试点1508个。
食品抽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
在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检科科长赵岩看来,石家庄的食品抽检数据分析系统更突出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抽检数据的互联互通,还能够完成抽检监测数据的预警分析,有效提高了监管靶向性。”
据介绍,该系统搭建有食品抽样检验(监测)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从总体情况、区域状况、监管环节、食品品种、不合格项目等多个维度对抽检监测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汇总,及时做好风险警示,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监管工作效率,还可以对食品的质量进行监控。
结合抽检分析报告,该市还设置了多批次不合格、多年度连续不合格等不同类型风险预警规则,对重点风险预警企业开展靶向性监管,及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2024年,石家庄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检5万余批次,抽检量达4.95份/千人,抽检各类农产品近3万批次。”赵岩说,未来将继续用好四级抽检数据,持续提升预警分析能力,为食品生产、食品经营和特殊食品的监管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