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村的富民路
时间:2025-03-21 10:36:44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叶乐峰 字号:【

  近日,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北塘村,一拨又一拨人接踵而至,人头攒动,好生热闹。正值冬季,虽然缤纷的花海还未绽放,但人们在这儿仍能找到各自的乐趣,孩子们在生态大棚里提着篮子采摘新鲜草莓,年轻人在生态果饮吧边喝果饮边晒太阳,在“鲜北塘”三鲜面馆外人们排起长队等待品尝一“海”碗特色三鲜面。“一天下来接待的车子就有上千辆,今年村经营性收入有望超千万元。”该村党委副书记傅春旺笑着说。

  傅春旺的这笔账是怎么算出来的?他指着种植基地说,近年来,村内成立了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北塘果蔬”系列商标,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建立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加强良种引进、高效种植、精深加工等技术支持,打造出北塘草莓、火龙果、甜橘柚等“明星产品”,果蔬产值连创新高。走进现代化的草莓种植大棚,正是寒风瑟瑟的时节,草莓棚里却是温暖如春的景象。大棚内宽敞明,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植株种在盆里、长在水里、挂在空中,星星点点的红色果实点缀其间,煞是可爱。

  “村内刚开始种植草莓的时候,村民普遍信心不足,于是村党委书记苏德生个人承诺每亩草莓保底收入1.2万元,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傅春旺说,“现在北塘出产的草莓50元/斤,高出市场价格15元,还供不应求,主要是品质好。”以红颊草莓为例,按照亩均3万元至4万元收入来算,年销售额就可达1000万元。连续6年,北塘村特色果蔬销售额以每年超10%的速度增长,2024年达2325万元。傅春旺表示:“北塘村能持续平稳地发展,关键得益于我们对土地进行流转,让农民土地入股成为股民,既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又保障了村民切身利益”。

  在园区里的“鲜北塘”三鲜面馆,北塘村党委书记苏德生正在跟餐厅的工作人员讨论假日期间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据当地人介绍,北塘村的发展离不开苏德生,他早年离家谋生,创立山西圣亚集团,从事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08年,苏德生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毅然决定回乡担任村主职干部,不仅一心扑在村里工作,还个人先后无偿拿出3亿多元,带领村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打造“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他个人获得“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北塘村也获评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等称号。

  “清江三鲜面是乐清人忘不了的家乡老味道,去年‘十一’面馆开业以来,生意火爆,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回乡人员特地赶来吃!”苏德生表示,为了让清江三鲜面更出圈,他们请专业餐饮团队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升级,还研发了一系列特色配套菜品。“以前大家过来玩,可能转上半天就走了,但这碗面将大家留了下来。”苏德生说,单一的果蔬采摘产业受空间限制,到一定阶段会陷入发展瓶颈,必须选择一些可向外拓展的产业,才能持续发展。“现在日均售出300余碗,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50万元,并增加村民收入144万元,接下来,1〜2年时间,我们将在周边地区开设30家连锁店,届时销售额能过亿,同时通过建立本地食材供应链,从而使‘一碗面’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农业产业也要延链补链,除了果蔬种植、三鲜面这些“接地气”的产业,还有花果北塘生态果饮吧和北塘研学基地这样“高大上”的新产业。苏德生介绍,去年,北塘村高标准打造“花果北塘”生态果饮吧,研发“橙意火龙果汁”等24款果蔬饮品及“浪浪碗”特色凉茶。原材料选自园区当季出产水果及村内种植的金钱草等中草药,以“无添加饮品+原生态风景”经营模式,满足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向往,2024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成为市里新晋网红打卡地,累计吸引消费者超2.2万人次,日均销售额达7500元,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村里还专门出台包括租金、股金、薪金、养老金、保底金与医疗保险在内的‘五金一险’惠民政策,让村民们人人享受到发展红利,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1.5万元增加到6.7万元”,说到此处,苏德生自豪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北塘村邺岙片,到处都是“青砖、青石、青瓦”的田园风光,房前屋后、边边角角还种满了牵牛花、鸡冠花、指甲花,地上的绿植都是金钱草、车前草、绞股蓝等中草药,满满的农村味,勾起了人们儿时的乡村记忆。据悉,邺岙片2019年并入北塘村时,村内矛盾多、环境脏乱差,通过实施“新村蝶变”计划,风貌美了、产业强了、治理好了。

  十几年前在当地人眼中资源少、环境脏、百姓穷的“落后村”如何华丽蝶变成如今的 “明星村”?这样一个“明星村”的成功经验如何赋能全国其他类似乡村?

  “我们党委、政府主动当好村社发展的‘服务员’,有呼必应,一起帮助争取政策、争取指标,尽最大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支持村里集中精力抓发展、抓建设。”清江镇党委书记张亚平说。

  “北塘的华丽蝶变是‘千万工程’在乐清的生动实践,是一种可学习、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我们将推广‘北塘经验’引领更多村庄走好振兴之路。”乐清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清江镇联乡领导郑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农村要发展,能人带动是关键,要积极招引像苏德生一样“有情怀、懂经营、无私心”的能人回乡助力发展,并全力以赴支持他们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特别是对于像北塘一样的“明星村”,要进行“提级帮扶”,做好智力支持、政策支持、信心支持。下一步,还将推进“大北塘”联村抱团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共富。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